前言(1 / 3)

中醫有些什麼特點。

先說一說中醫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

古代中華大地上有二種醫術,一種以針灸治病,一種以湯劑治病,兩種醫術同時流行,行醫的人就叫醫,或者在醫前加上分科名稱,如看內科的叫疾醫,看外科的叫瘍醫,看婦科的叫帶下醫,看兒童的叫小兒醫等等。沒有中醫這個名稱。

到了清朝,西方列強侵入中國,他們帶來了自己的醫術。這種醫術是用刺刀大炮開路的,很快地就在中國紮根、蔓延,並逐漸為國人所接受。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中國本土醫學的一種醫學體係。為了區分兩者,就把西方列強帶進來的醫學稱為西醫;而中國本土醫學就稱為中醫,中醫這個名稱就是這麼來的。

西醫學依賴於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百多年前的溫度計、聽診器,一直發展到X光、超聲、CT、核磁共振等等。大型診療儀器動即數百萬、上千萬美元。中醫到現在卻還僅憑一雙眼睛、三個指頭來診療疾病。但是,這一雙眼睛、三個指頭卻不輸於西醫那昂貴的、眾多的診療儀器。中醫人守住了自己的地盤,兩者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現在相信中醫,願意找中醫看病的人是越來越多。現代中醫甚至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去發展,世界各國人民也開始相信中醫了。

中醫倒底有些什麼神奇的力量,竟然以一雙眼睛、三個指頭和全付現代武裝的西醫打了個平手?

所以,我們先來說一說中醫有些什麼特點。就是相比較而言,中醫與西醫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或許就是中醫能和西醫勢均力敵的原因吧。

這些特點是。

第一:中醫學和西醫學對人體的認識完全不同。

西醫學中的人體是真實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體,是可以用X光、顯微鏡、超聲波等檢測儀器具體看到的。中醫學中的人體卻是虛擬的,在現實生活中根本就找不到中醫學中所描述的人體,不管用什麼辦法,諸如X光、顯微鏡、超聲波、CT等等,都不可能找到中醫學中所描繪的人體。舉個例子說:比如中醫診斷病人為肺氣虛,但是X光卻顯示病人肺髒無病。又比如中醫診斷病人肝氣鬱結,但是該病人肝功能全部正常……一句話,在現實世界中,根本就找不到中醫學中的人體。

很多中醫人覺得中醫學中的人體解剖知識如此簡陋,而且不合現實,是很沒有麵子的事。所以,很多人在講解中醫時總盡量把中醫的解剖學說得光鮮一點,盡量使中醫學的人體結構和現代的解剖學知識進行溝通,或者盡量靠攏。

筆者卻不這麼認為,相反,筆者認為中醫人應該為此而感到自豪。在互聯網發明之前的二千多年時間裏,中醫人已經生活、工作在虛擬的世界裏了。我們難道不應該為此而感到自豪嗎?

古代沒有虛擬的概念,中醫人更不知道自己生活、工作在虛擬的世界裏,因此有時虛擬和現實往往混淆不清。

清代有個叫王清任的老先生,一天突然想到:中醫學中還沒有人體髒腑圖,於是立誌要把人體的髒腑圖畫出來。王老先生是個勤奮的實幹家,說幹就幹,忙活了大半輩子,果然畫出了五髒六腑的圖形來。但是,中醫的人體是虛擬的,這些圖於中醫臨床卻是毫無意義的。倒是他在虛擬世界裏的活兒幹得很漂亮,他創立的瘀血學說至今仍然對中醫臨床起著指導作用。

虛擬世界裏的空間是無限的,人們可以任意地加一些東西進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當時臨床上碰到一些病人,一方麵元氣虛弱,另一方麵又表現出火熱的證狀。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李東垣擬了一個陰火的名字,放在虛擬人體的下焦,反正虛擬人體中空間無限大,放置一個陰火無所謂。這下李東垣自己是沒事了,但是後世有些人卻忙開了。他們要弄清楚這個陰火倒底是個什麼東西,非常認真地引經據典,探幽索微,到現在還時不時地有人站出來嚷嚷幾句。其實這些人太認真了,他們不知道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區別,原是不用這麼認真的。

第二,中醫學中對證狀這個概念的理解和西醫學中對證狀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同。

在西醫學中,證狀就是疾病信息的表達。比如發熱,體溫升高,就是人體對細菌或病毒侵入的應激反應,表示人體某個局部有炎症反應。又比如咳嗽痰唾,這是氣管炎的證狀,表示上呼吸道的感染。

在中醫學中,證狀不是疾病的信息,而是疾病信息的載體。我們也用發熱這個證狀做例子。在中醫學中,僅僅知道病人發熱是不夠的,發熱要區分:一般發熱、微熱、壯熱、潮熱;還要問有無伴隨惡寒、出汗,或汗出熱退不退;是上午熱重,還是下午熱重,抑或是夜間熱重等等。這些發熱中附帶的信息,才是中醫診察疾病的依據。又比如咳嗽痰唾,中醫就要詢問:這痰是白色的,還是黃色的;是濃的,還是稀的;容易咳出,還是不容易咳出;咳嗽的聲音響亮不響亮等等,這些咳嗽所附帶的信息,才是臨床醫生感興趣的內容。在中醫人看來,每一個證狀都攜帶著疾病的眾多信息。所以,中醫人認為:證狀是疾病信息的載體。

去看中醫,經常會聽到辨證這個詞,在西醫那裏卻永遠不會聽到這個詞,這就是二者對證狀這個概念理解不同的關係。在中醫看來,證狀是疾病信息的載體,臨床上必須辨別、分析疾病證狀所攜帶的信息,才能認識疾病的本質,這個過程就叫做辨證,所以辨證這個詞兒就老掛在嘴上。而在西醫看來,證狀就是疾病的信息,其中沒有深層次的內容,不必辨別、分析,所以西醫就沒有辨證這回事,在西醫那裏當然聽不到辨證這個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