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中我們來說一說人體中的經絡係統。
人體中的經絡確實是個很奇怪的東西,人們發現經絡的存在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但經絡具體是個什麼東西,則誰也不知道。拿髒腑來說,雖然髒腑的功能是虛擬的,但是人體內確實有髒腑的實體存在。經絡這個東西,在現實中,比如說在針灸臨床中、在氣功活動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卻找不到它的實體。現代的醫學界,甚至動用了最新、最尖端的科技設備,卻依然找不到經絡的實體。(近幾年有報導稱:我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找到了經絡存在的證據。)。
經絡的實體雖然找不到,但這並不仿礙人們去認識它,並利用它的功能去治病。
經絡學是中醫學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了解中醫學,就必須了解經絡學的內容。
在中醫學中,每一髒腑都配屬有一條經脈係統,稱為經絡。經絡的功用是髒腑聯係外界的通道,本髒腑和它髒腑的聯係,以及髒腑和四肢筋骨五官九竅的聯係都是通過經絡來進行的。經絡還是人體中營養物質營氣的輸送管道;經絡是髒腑之氣流通交換的通道,生病時,經絡也會成為邪氣侵入的通道;在針灸治療時,經絡還是治療信息的輸送管道……概括起來,經絡有三個功能:一為信息聯係功能,二為輸送功能,三為通道功能。
人體中十二髒腑,每個髒腑都配屬一條經脈,稱為十二正經。
除了十二髒腑所屬的十二經脈以外,還有奇經八脈。此奇乃是奇偶之奇,孤單、孤零零的意思,因為這八脈是沒髒腑配對的,故稱為奇經。(亦有人認為:奇者、異也。因為該八脈的行為異於十二經脈,故稱為奇經。)奇經八脈的名稱為衝脈、任脈、督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八脈的作用是聯絡十二經脈,是十二經脈重要的補充,能協助十二經脈調節全身氣血精微。十二經脈氣血充實後會滿溢於奇經八脈中,十二經脈氣血不足則由奇經八脈回流。所以臨床上有八脈虧損的病名,沒有十二經脈虧損的病名。每條十二經脈還有一支聯絡表裏對應髒腑的分支,叫做經別。意思是別出的經脈,經別的功用是加強表裏髒腑之間的聯係,加強十二經脈與頭麵部的聯係,加強體表和體內、四肢和軀幹的聯係。
經絡係統還有多個層次的分支。
經脈的下一個層次叫絡脈,絡有聯絡的意思,是次一級的聯絡各經脈之間的通道。如果把經脈比作大馬路,那絡脈就是小馬路。功能是一樣的,主次有別而已。經脈和絡脈組成了經脈係統的主要內容,我們把經脈係統稱為經絡就是這個意思。絡脈分十五別絡、浮絡、孫絡三部分。十五別絡是比較大的絡脈,十二經脈各有一支,督脈、任脈各一支,脾經另有一支大絡,總稱為十五別絡。浮絡,是指浮於體表的絡脈,數量很多。孫絡是浮絡的下一級分支,數量更多,更細小。比起經絡的馬路來,隻能算是田園小道。
經絡還有兩個附屬部分:聯係四肢百骸、主司關節運動的部分,稱為十二經筋。聯係和調控皮膚的部分,稱為十二皮部。這兩個是附屬部分,連路都稱不上,隻能算是居民片區。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經脈名稱的含義、經脈的位置和走向。
首先來說明一下:經絡學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其專業性很強,非針灸專業的中醫師一般亦隻是了解其大概。本書隻是一本科普讀物,所以隻敘說其大概中的大概,具體的循行線路隻簡單地說一說。
先來說十二經脈。十二經脈的名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內容是區分經脈屬手經或是足經,即確定該經脈是循行於手部或是循行於足部。第二部分內容是確定經脈循行的位置,手足各有六個位置,用三陰三陽來命名。手足外側屬於陽,最前麵的位置叫陽明,當中的位置叫少陽,後麵的位置叫太陽。手足內側屬於陰,最前麵的位置叫太陰,當中的位置叫厥陰,後麵的位置叫少陰。第三部分內容是說明經脈的髒腑從屬關係。比如手太陰肺經,看到這個名稱,我們就會知道這是一條循行於手內側前麵的經脈,屬於肺髒,聯絡於大腸。在這裏我們還要理解一下屬和絡的含義,屬是從屬,經脈由某髒腑發出稱之為屬某髒腑;絡是連絡,經脈連絡相表裏的髒腑稱之為絡。
一般都認為,經氣從肺經開始循行。這麼認為可能是因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為肺主氣,朝百脈,所以經氣的運行就讓肺髒起個頭。第二個原因是飲食物經脾消化吸收後,先由脾轉運至肺,然後從肺輸送至百脈,肺經就成了十二經脈之首。
經氣從肺髒發出,下絡大腸,再上行從腋下橫出,循手臂內側前麵下行至食指端。經氣轉入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循手臂前外側上行,入胸絡肺,下行屬大腸。另有一分支,上頸至頭麵止於鼻兩旁。經氣轉入胃經,足陽明胃經從頭麵開始,循頸下行,再循身體前外側下行,有一分支入體內,屬胃絡脾,再出體表,與前一分支彙合,循大小腿前外側下行至足趾。經氣轉入脾經,足太陰脾經,循小腿、大腿前內側上行入腹,屬脾絡胃,有一分支從胃上入心中。經氣轉入心經,手少陰心經,從心開始,下絡小腸,另一支過肺穿腋,從手臂內後側向下循行至小指。經氣轉入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循手臂外後側上行,繞行肩胛,向前至鎖骨窩處,入體內絡心,下行屬小腸,其分支從鎖骨窩上頸至頭麵。經氣轉入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從頭麵開始,上行至頭頂,從頭後方下項,在項部分成平行兩支,沿背、臀、大腿後部下行,在膕窩部彙合,再循小腿後方穿過足跟,從足掌外側,至小趾端,另在腰部有一分支入體內,屬膀胱絡於腎。經氣從小趾端轉入腎經,足少陰腎經從足底心開始,循足掌內側向後,繞到內踝後麵,循小腿、大腹內側後麵上行入腹,屬腎絡膀胱,再上行至胸部。經氣轉入心胞經,手厥陰心胞經,起於胸中,屬心胞,下行連絡上、中、下三焦,另一支從胸中穿腋下,循手臂內側中央下行,穿過掌心直達指端。經氣轉入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從指端開始,循手外側中央上行,到肩部經過鎖骨窩部下入胸中聯絡心胞,再向下連屬上、中、下三焦,另一支從鎖骨窩部循頸至頭麵。經氣轉入膽經,足少陽膽經起於眼外角,在頭臉側麵繞行至耳後下項,循頸側麵下缺盆,入胸中絡肝、屬膽,行至橫行至股關節,另一分支,從缺盆循體表側麵下行至股關節,與前一分支會合,然後循大小腿側麵的中央下行,過外踝前,循足掌外側至四趾端。經氣轉入肝經,足厥陰肝經起於大趾端,循足背的內側,小腿、大腿的內側中央上行,繞陰器向上,至肝髒屬肝絡膽,另有分支上膈入肺,經氣轉入肺經。再從肺經開始進行循環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