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陰陽(1 / 2)

陰陽五行是中醫人診察疾病、認識疾病的工具。

陰陽五行學說在古時非常流行,當時的學者普遍地把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一種說理的工具,用來解釋自然界和社會上的一切現象。用哲學家的話來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一種方法論,方法者也,說得俗氣一點,那就是思考的工具。

人類學家說,人區別於動物的特點之一,就是人會使用工具。人們為了做好工作,完成任務,總是選擇使用合適的工具,所謂:“工欲善其事,須先利其器”是也。

西醫就有許多合適、趁手的工具:從最簡單的聽診器、體溫計到最複雜的CT、核滋共振。西醫麵對的是真實的人體,西醫的工作就是觀察,將人體觀察清楚了,疾病也就診斷出來了。而聽診器、體溫計、CT、核磁共振等就是用於觀察的工具。

中醫麵對的卻是虛擬的人體,無實體可供觀察。中醫隻能根據四診所得結果,在腦子裏經過思考,然後得出疾病的診斷結果。當然,這個思考過程,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規律的、根據一定的思維邏輯去進行推理。這個把中醫診斷疾病的思路組織起來的工具,就是陰陽五行。

在了解了虛擬的人體生理結構和功能以後,再來學習一下有關陰陽五行的知識,我們對中醫的了解,將會更深入一層。

陰陽的概念,最初的涵義是很簡單、直觀的,它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陰陽的涵義不斷引申,氣候的寒熱,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動與靜等,都可以用陰陽來表示。古代的學者觀察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方麵,而且這正反兩方麵又是互相依存、互相消長的。於是就創立了陰陽的概念,用來解釋這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關聯,互相消長的現象。並進而意識到陰陽的對立與消長是事物固有的屬性,是自然界和社會運動的基本規律。老子說:“萬物負陽而抱陰”《周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這種意識的反映。

古人為了說明陰陽之間的關係,畫了一個太極圖。這個太極圖把陰陽之間的關係基本上都畫出來了,所以我們說陰陽就從太極圖說起。

太極圖中國人都比較熟悉,起碼都見過。戲台上諸葛亮所穿衣服前後心位置上的那個圖案就是太極圖。(圖一)那是一個圓圈裏邊由一個S型曲線分成兩個魚形的圖形,在上的白色魚形叫陽魚,在下的黑色魚形叫陰魚,在魚頭部分還有一個小圓圈,那實際上是一個小陰陽魚,表示陽中還有陰陽,陰中還有陰陽的意思(圖二)。有的太極圖上,外周還有一個八卦或六十四卦的封爻圖(如圖三)。圖四為太極圖畫法的示意圖,取r為半徑作園,分園周為64等分,取上端為陽(乾),下端為陰(坤),從乾位向左轉過一等分,在半徑上離圓周1/32距離上作一與圓周平行的線段,再向左轉過一等分,在半徑上離圓周2/32距離上作一與圓周平行的線段,以此類推,一直至最下端。再從下端坤位開始,向右轉一等分,重複以上的過程至最上端。然後,連接所有線段,就會得到一條將圓分為兩部分的近似於S形的曲線。再將左下部分塗黑,就會得到一近似的陰陽魚圖案。所謂近似,是因為分圓周為64等分比較粗糙,如果細分一點,分為128等分、256等分、512等分……最後就會得到一條將圓分為相等兩部分的圓滑的S形曲線,這就是太極圖。

從太極圖的圖形,我們可以推導出陰陽的一些基本屬性。

一,陰陽是互根的,是互相以對方為存在的前提,或者說陰陽是互相關聯的,有可比性的:反映在太極圖中,是陰陽魚圍在一個圓圈中,圓圈之內,才有陰陽,圓圈之外,就無所謂陰陽了。我們對一些事物說陰陽,一定是指互相有關聯的一對事物,或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比如男人和女人,可以分陰陽;人和樹木就無陰陽可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