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我們來說一說使人生病的因素。
能使人生病的因素,總稱為邪氣。我們這是第四次提到氣了,這次提到的這個氣有點兒邪,它能使人生病,不是好的氣。
邪氣分外來的邪氣和內生的邪氣。
外來的邪氣就是天地之中的六種氣候因素:風、寒、暑、濕、燥、火(熱)。這六種氣候因素是自然界一年四季變換的規律性的結果,如果是在正常的狀況下,是自然界萬物(當然也包括人)生、長、化、收、藏的源泉和動力。這六種氣候因素,古人稱之為六氣。前麵己經說過,人體是一個開放的係統,或者用古人的話來說:人與天地相應。人體長期生活在這六氣變化之中,在六氣的變換中成長、發育,對其已經適應。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六氣不會致病。但是,如果六氣的變換超出常態,或者太過,或者不及,超出了人體的適應能力,抑或者人體的正氣不足,如年老體衰,不能適應六氣的正常變化,於是人體就會生病。這時,六氣就有點邪了,變成了能致人生病的邪氣。對這種致人生病的六氣,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六淫。淫是太過,浸淫的意思。
在六淫這六種邪氣之外,另外還有一類邪氣,叫做厲氣,也有叫做戾氣、疫氣、疫毒等等。厲氣是厲鬼之氣的意思,戾氣是怪戾之氣的意思,疫毒是會傳染的毒氣等等。取這些名稱無非是形容這類邪氣的厲害。不過,這類邪氣的證狀特征離不開六淫的範圍,隻是證狀特別嚴重,而且偏重於火與毒。
這裏還要介紹一下毒的概念,毒是特別厲害的意思,特別厲害的火邪叫火毒,特別厲害的寒邪叫寒毒,等等。並不是還有一種叫毒的邪氣存在。
內生的邪氣,不是外部六氣的變化致人生病,而是因為人體內部髒腑的陰陽變化超出常態,不能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因而致人生病的。凡是致人生病的因素都稱為邪氣,不過這類致人生病的是內生的邪氣罷了。內生的邪氣亦以風、寒、濕、燥、火命名,叫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沒有內暑,因為暑為在天之火,不能內生,所以沒有內暑。
為什麼稱之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
我們知道:人體是一個開放的係統,人與天地相應,人體的五髒之氣和天地間六氣息息相關。五髒的陰陽變化也就和天地間的六氣變化相應。如肝屬木,風亦屬木,所以肝氣通於風氣,肝髒的陰陽平衡失調,就會產生和風氣襲人相似的證狀,所以就叫做內風。心屬火,心髒的陰陽平衡失調,就會產生和火(熱)襲人相似的證狀,所以就叫做內火(熱)。脾髒屬土,濕亦屬土,脾髒的陰陽平衡失調,就會產生和濕氣襲人相似的證狀,所以就叫做內濕。肺屬金,燥亦屬金,肺髒的陰陽平衡失調,就會產生和燥氣襲人相似的證狀,所以就叫做內燥。腎屬水,寒亦屬水,腎髒的陰陽平衡失調,就會產生和寒氣襲人相似的證狀,所以就叫做內寒。
六淫和厲氣原本存在於天地之間,我們稱之為原生的邪氣;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熱)等原本不存在於體內,是因為髒腑氣血陰陽失調而後產生的,我們稱之為次生的邪氣。
以上所說的,我們要特別注意一點,就是外邪襲人所產生的證狀和內邪發病所產生的證狀不一定是相同的,有時隻是相似,主要是特征上相同。比如外風襲人,有發熱、惡風、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證狀,內風發病則有頭痛眩暈,口眼?斜,半身不遂,或有發熱等肝陽肝火的證狀,證狀上不盡相同,何以都稱為風病呢?《黃帝內經》說:“風者,善行而數變。”所以風病都有發病急、變化快的特征。以上所說的外風和內風都具有這個特征;再者,風屬木,肝亦屬木,兩者五行屬性相同,所以都稱之以風病。
還有一點,以上介紹的外邪、內邪都是無形的。這些邪氣都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東西,隻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一般是待證狀表現出來了,我們才知道有這麼一種東西存在。
以下再介紹幾種可以說是有形的,但我們不一定能看得見的邪氣。既屬有形,似乎不能稱為邪氣,隻能稱為內邪,稱邪氣是因為習慣而然。
痰飲作為一種致病的因素,一直受到中醫人的關注。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傷寒論》中就有關於痰飲致病和治療的記載。痰飲是人體中正常的水液在疾病過程中受凝煉而產生,比較濃者稱為痰,比較稀者為飲。所以痰飲既是病理的產物又是致病的因素。
瘀血是另一種有形的致病因素。正常的血液凝聚成一塊,不能發揮正常血液的作用,就是瘀血。瘀血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
宿食就是飲食物不能消化,長期留在腸胃中,亦成為一種致病的因素。
以上所說的所有的致病的因素,與人體共存於天地之中,或是人體結構的一部分,都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必需品,正常的情況下,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隻是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會成為致病的因素。比如六氣,原本就是天地間的氣候變化;比如飲食,原本是人體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不能正常的消化吸收,就成為致病因素;此如痰飲、瘀血,原本是人體中的津液、營血,是營養人體髒腑組織的物質,但是如果津液凝聚於一塊,就變成了痰飲,就成為致病的因素了;營血如流出於血脈外,變成瘀血,就成為致病的因素了。
這和人類社會的現象有點相似:做好事的是好人,做壞事的是壞人,好人做了壞事也就變成了壞人。就是這麼回事兒,挺簡單的,小學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