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節說過了邪氣和病因。邪氣和病因能致人生病,但生病的是人,邪氣和病因必須作用於具體的人身上,並且不被人體排除,才能致人生病。所以生病是邪氣和病因與人體相互作用的結果。
邪氣的存在是疾病發生的必要條件。邪氣和病因二者,邪氣是占主導地位的發病因素。僅隻有病因,沒有次生出邪氣,則病因會被逐漸消化掉而不發病。隻有次生出邪氣,才會進入發病階段。有的人受大寒大熱而無病,大怒大悲之後而平複如故,就是因為沒有次生的邪氣的關係。
在人體中,與邪氣對抗的稱為正氣。正氣就是指人體中能對抗邪氣消除邪氣影響的那部分力量。正氣包括衛氣、營氣、元氣、髒腑之氣、氣血津液等等。衛氣的作用是抵禦外邪的侵入,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營氣的作用是提供營養,支持衛氣的驅邪功能;元氣是一切正氣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髒腑之氣的作用是保持髒腑陰陽的平衡,消除邪氣侵襲髒腑所造成的損害;氣血津液是維持體內環境陰陽平衡的重要物質。髒腑之氣和氣血津液實際上就是防止次生邪氣的產生,所以把它們歸之於正氣。
知道了正、邪兩方麵的情況,我們對發病的機製就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生病是邪氣和正氣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邪氣是生病的必要條件,隻有邪氣侵襲人體,或人體內生邪氣,人體才會有生病的可能。然而人體會不會生病完全取決於正氣的強弱,正氣弱不能抵禦邪氣,則邪氣就會輕易地侵入或內生,而且在人體內傳變、發展,人體就會生病。如果正氣強,能夠抵禦邪氣入侵,或者通過髒腑的陰陽調節和五髒生克調節,使內生的邪氣消彌於無形,則人體就不會生病。可以說:正氣的強弱是決定生病與否的充分條件。正氣強,即使有邪氣存在,人也不會生病。所以,《黃帝內經》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