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絕暈倒已過了三日,王爺府連著換了三四個大夫都沒瞧出病因,眼見著王爺一天比一天神色陰鬱,府裏上上下下如履薄冰,氣氛著實壓抑。

司默著急歸著急,但卻無計可施,他親自去了將軍府,卻沒得到有用的信息。將軍駐守邊關在外,二公子又出門遠行,府裏隻留著管家下人,沒一個能和他商討給他出主意的人,急的司默沒法,隻得派人去將告假回家的音葉帶回來。

“救救我。”

隻要閉上眼睛,木緲昏迷前向他求救的情形就縈繞在腦子裏,一遍又一遍。

她的眼神孤注一擲,仿佛將所有的希望都押給了他,而他卻什麼也做不了。

一想到這裏,司默就被巨大的挫敗感填滿,內心因此起伏不定,腦子裏也生了雜念,定不了神來想對策,於是越發的焦慮,如此循環往複,挫敗感更甚,壓得他幾乎不能呼吸。

門外突然傳來小侍女的聲音,才將他從自責中拉回:“殿下,府裏又來了拿玉領賞的人,但是夫人昏迷,無法鑒定真假,小婢隻得過來請殿下定奪是否留玉,還請殿下指示。”

這話讓司默突然茅塞頓開,斷了線的思緒也開始連軸轉,他細細的想了一遍前因後果,推導出個很令他驚詫的結論。

接著他回複:“拿到王府的玉,不論成色質地,一律留著!”

說罷,又問道:“派去接音葉的人,什麼時候回府?”

“回殿下,大約黃昏時分回府。”

這結論如何,到那時便知分曉。

————

音葉一回來就被許攸帶去大廳,司默等在那裏,一見到她,就將自己的疑問一一問了出來:

“你應該聽說了府裏的事,三小姐自丟玉後無故昏迷,連太醫都瞧不出病因,思來想去,可能就是丟了玉的緣故,我問你,三小姐這玉什麼來頭,竟能影響至此?”

音葉聽見丟了玉,臉色馬上一變,焦急說道:“我家小姐受過重傷,就是因為這玉才逃過一劫,這玉叫聚魂玉,是我家二少爺師父的寶貝,他救了我家小姐後,還曾專門叮囑過我,萬不可將玉丟失,以免小姐有性命之憂,如今我家小姐沒了玉,生死未卜可怎麼好?”

說著來了情緒,忍不住就開始哭起來。

司默安慰她道:“你先不用哭,想辦法救人要緊!”隨即手指著圓桌上十來個大小不一的玉,問音葉道:“丟失的玉什麼模樣隻有你知道,你來看看,這些裏麵可曾有?”

音葉看罷一一否認,又心急又擔憂:“那玉雖是寶貝,外觀卻是極普通的,無半點寶貝的影子,就怕被人撿去當一般的玩物,送不到府裏來,若是找不回,我家小姐可怎麼辦,我該如何向老爺和二少爺交代!”

一時哭的更傷心。

見她亂了方寸,司默隻得一點點耐心引導:“不哭不哭,既然知道丟玉會引發這麼嚴重的後果,那三小姐有沒有未雨綢繆,跟你提過一些應對辦法?你好好想想,說不定就能找到有用的東西。”

音葉被此一提醒,便止了哭,仔細回想,競真想起來一個細節:

那是出嫁之前,楊叔子為了尋找換回二人的方法,準備和木賀遠遊,因此出門前事無巨細的叮囑了清絕一番,告訴她日後聯係的辦法,清絕害怕忘記,便畫了個隻有自己才看得懂的畫,上麵標注著英文和簡體字,以備不時之需,當時音葉站在旁邊研墨,看到這些標記很奇特,一時好奇問了問,清絕便解釋了一番。

她可能怎麼都想不到,那時的無心之舉,竟成了救她的關鍵。

音葉回想起這事,趕緊向司默說道:“小姐曾經跟我提過,城內外所有旗子上畫著十字樁的茶社,都可以傳消息給二少爺他們,但具體方法小姐沒說,不知這些有沒有用?”

十字樁茶社,司默略微有所耳聞,傳說十三國混戰時,天出異象,有修道者認定是人為逆天引發的禍端,於是為查明緣由,自發建了個組織來共享信息,後來擴成了不小的規模,便有了現在的茶社。

這下十分好辦了,司默問清楚師父名號,便立即寫了手信,將所發之事一一詳述,派了許攸去石清莊和茶社打探,讓其盡快將消息放出去。

許攸極其快速,不消一日便問清楚了步驟,將手信加急寄了出去。

楊叔子師出名門,最擅長製作名喚‘澤隱’的酒水,此酒有奇效,病弱者喝之強身健體,垂暮者喝之益壽延年,因此千金難買,是各國名門望族競相爭搶的酒飲,楊叔子也因此聲名大噪,十分受同僚尊敬,在修道者中地位極高。

因此茶社的帶信倌一聽是傳楊叔子,傳的還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於是二話不說,放出了最聰明的信鴿先行,隨即選了良駒,跋山涉水夜以繼日趕路,隻用了四日,就找到在氐國途中停留的楊叔子和木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