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在設計製度的時候就對宋嬌嬌說過,沒用,改革都牽扯麵很廣,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
要想改革成功讓公司回到正軌,就要頂得住壓力,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魄力。
不然一旦被有些有心之人利用,然後左右了你的思維,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公司將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對於辦企業一不留神就會犯下的錯誤,周遠時刻提醒自己,告誡自己千萬要小心謹慎,而且要腳踏實地,不能飄起來。
在民國的時候,他那些企業其實辦的就很好,雖說那個時候他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企業都是祖上傳下來的。
但自從父母不在,他一個人管理能把那些企業維持下來,而且有所發展,算是相當的不錯了。
最起碼不算是坑二代,而經過重生,他有更多的心得,對管理企業更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
所以基本不會犯大的錯誤。
而龍哥由於管理企業的時間長,所以也是比較謹小慎微,之前漂了幾下,後麵趕緊調整心態,公司經過一番波折,總算又回到了正軌。
劉海洋就沒有這麼的運氣,或者說沒有這種眼界,他一方麵公司的效益有限,不可能大幅提高員工們的待遇。
所以員工隊伍不是很穩定,尤其是那種有才能的管理和研發部門的高技術人才。
有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家有本事理所當然的想追求更高的待遇,有更好的生活。
不願意窩在一個快要倒閉而且看不到希望的廠裏,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當周源的公司發展的越來越好,而龍過的公司也開始走上正軌,隻有劉海洋的公司還在半死不活的時候。
公司裏麵的員工聽說人家兩家公司的待遇都比自己好的多,尤其是周遠的天音公司,有本事的都可以拿重獎,是他們待遇的兩倍都不止。
所以這些人的心裏就已經不淡定了,其中有一個的親戚是周遠公司的研發人員,他最早就對自己的親戚說,
“兄弟呀,不是我說你,像你這麼有本事的高技術研發人才,帶你們廠裏,你看現在你既沒房也沒車,每天就混吃等死,雖說我不死你,但也發不了財,是吧?
如果收到我們公司不好意思,拿的錢是你的兩倍都不止啊。”
這位親戚跟劉海洋公司的那位他們是表兄弟,兩個人是同一所大學出來的。
而那位兄弟還年長一歲,先進劉海洋的公司,當初他進公司的時候還非常的對這位有點兒小得意的說。
雖說咱這公司不是很咋滴,但好歹出來就已經有工作,工資也是小幾千一個月,不至於餓飯是吧?
等你明年出來能上。一公司有工作當然不錯,如果找不到就來找兄弟我吧,哥哥幫你。
當時這位叫小年的就告訴他的那位親戚說,“對不起你那種半死不活的企業讓我去,我還不去。
我要去就去,競爭力強,待遇好,能發揮自己才能的那種廠家。
趁著年輕拚一把。有句話叫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發。
我就要做爆發的沉默者。”
這位青年當是說的時候陶鑄滿誌,豪情萬丈,而那位看見他那一副小的也能模樣哼了一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