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清晨的收獲、再見已是心如止水(1 / 2)

蝦耙和魚簍,都是徐同道爺爺當年留下來的。

蝦耙,顧名思義,就是撈蝦子用的耙子。

它有三個部分組成,一根竹竿……一隻半月形的網兜,以及一個半月形的篾(mie)弓。

網兜本身是軟的,它之所以能成半月形,是因為網兜的兜口固定在一個半月形的框子上。

這個半月形的框子,直的那一邊是一根鋼筋,彎成半月狀的……是一根木棍彎曲而成。

網兜、竹竿,再加上半月形的篾弓,三件東西用繩子綁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

網兜的兜口是朝著竹竿這一邊的。

形成有點像大號的簸箕,帶杆子的那種。

魚簍則是竹篾編製而成,口大、肚子大,但在口與肚子之間,有一個細長的“脖子”。

徐同道出門的時候,在腰間係了一條布帶,魚簍就掛在他腰間的布帶上。

他去的方向是村頭那邊的西河。

長長的西河兩岸都是農田。

根據他的經驗,像最近這樣的天氣,農田裏的水肯定日夜不停地往西河裏流,在這種水流衝擊下,西河裏的魚蝦,就會聚集在一個個出水口,隨時準備逆流而上。

他小的時候,每年這樣的梅雨季節,他爺爺總是在大雨後的黎明時分,帶著蝦耙和魚簍,去西河邊的那些出水口,耙魚蝦。

收獲往往都不錯。

徐同道從家裏出門的時候,天仍然是蒙蒙亮的,能見度很低,村裏也很安靜,走在村裏,一個人影都沒有看見。

隻不時驚起幾聲狗叫聲。

……

“嘩……”

一條流進西河的排水渠渠口處,徐同道熟練地將手裏的蝦耙扔進水中,然後趕緊拉上來。

嘩啦啦的聲響,讓他嘴角現出一抹笑容。

因為這嘩啦啦的聲響,是蝦耙裏三條巴掌大的鯽魚和兩條昂刺魚掙紮發出來的。

這第一耙下去,就有這樣的收獲,確實可喜。

他趕緊撿起這幾條魚,隨手扔進腰間的魚簍中,然後起身,又在這個排水口耙了幾下。

收獲驟減,但仍然又耙到兩條鯽魚,和四五條手指長的餐條魚。

話說,用蝦耙耙魚,其實沒什麼技術含量。

想要收獲好,最主要是夠勤快。

比如像這樣的天氣,想要收獲多,起床就要夠早,因為等天大亮之後,排水口下麵的魚蝦,就會散得差不多了。

大概就是因為用蝦耙搞魚的技術含量不夠高吧!反正徐同道弟弟徐同路雖然喜歡搞魚搞蝦,卻一直不喜歡用蝦耙去搞。

相比之下,徐同路喜歡更喜歡用他自製的魚叉。

看見魚……瞄著後,一叉叉過去,如果叉到的魚足夠大的話,那掙紮的勁,會讓幾米長的魚叉杆子都顫動不已,看著就讓人喜不自勝。

成就感滿滿。

魚叉,徐同道也會用,叉魚的技術,也還可以。

但他待會兒還要替母親上圩去值班,所以他隻能趁天還沒大亮,拿著蝦耙出來搞一搞。

一路走,但凡看見有排水口往西河裏排水,徐同道就是一蝦耙扔下去,拉上來的時候,有時候有收獲,有時候空空如也,挺考驗耐心的。

而他不缺耐心。

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過去了,眼看天已經大亮,他腰間的魚簍裏已經收獲大半魚簍的各種大魚、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