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樹上開花(1 / 2)

唐寧幾乎一夜未眠,他要確定打電話的到底是不是喜多誠一?雖然是喜多誠一的聲音,他還是不敢確定。他連夜來到電話局查問,電話真的是從北平專線打過來的。毋容置疑,電話那頭絕對是喜多誠一。可喜多誠一為什麼要給他打電話?論保密級別,他還沒有這個資格。如果說是論私交,似乎有這麼一點點可能。還有喜多誠一那最後一句話,他到底想讓他做什麼?

唐寧什麼也沒做。雖然漁夫走了,可魚線還在水裏,上鉤的魚自然也跑不了。

“唐隊長,梁會長在車上等你。”

第二天中午午休的時候,梁鴻誌的司機柳子明走進了他的辦公室。

唐寧走出了維新政府的大樓,梁鴻誌的車停在了大門口外,梁鴻誌果然就在車上等他。

“唐隊長,這段時間辛苦了,推行新政的事情辦的不錯。”

梁鴻誌繼續扮演漁夫的角色。

“梁會長,客氣了。士為知己者死。梁會長把這副重擔交給我來挑,我自當不遺餘力。”

唐寧一臉肺腑之言。

“唐隊長最近和王會長有沒有聯係?”

梁鴻誌一臉的微笑。

“一個月通一次電話吧。”

唐寧不假思索的回答著。

梁鴻誌的笑容更明顯了。唐寧的回答似乎正中下懷,也正中他的答案。這就是他想要的棋局。一個過河的卒子雖然是有進無退,可如果一味地冒進隻能走投無路。可如果學會保留底線,那它就始終保留一兵奪帥的機會,它就可以左右逢源,不會掉進孤軍奮進有去無回的棋局。

“鬆室孝良長官你熟悉嗎?”

梁鴻誌突然話鋒一轉,臉上的笑容也慢慢消失了。

唐寧楞了一下,他沒想到梁鴻誌會把鬆室孝良和他連在一起。這之前他應該不會冒如此念頭。今天這是怎麼了?與其說當初自己從北平到南京是王克敏的極力促成,不如說是鬆室孝良把他踢出了北平。當初,自己的一紙投名狀激起了華北方麵軍軍部和特高課的激烈矛盾。華北方麵軍軍部把國民革命軍第29軍的銷聲匿跡歸罪於北平特高課的情報延誤,身為北平特務機關長鬆室孝良自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其過之一。其過之二就是沒有看住詐降的國民革命軍第38師師長張自忠。帝國軍部原本想利用張自忠演一場倒戈相向的好戲,即便張自忠不願意配合,可隻要把他留在北平,那這場戲就可以演下去。可沒想到張自忠也竟然在北平特高課的眼皮底下脫逃了,周武王跑了,那這場倒戈相向的好戲還怎麼演?二過歸一,鬆室孝良自是受到內務省的嚴厲指責,也失去了競爭華北方麵軍特務機關長的資格。對於所犯之過,鬆室孝良自是心有不甘。國民革命軍第29軍的棄城而去完全沒有先兆,天津及北平外圍戰場的戰鬥不可謂不激烈。他的情報不被接受完全是有根有據。當初,七七事變發生之前,特高課曾派時任北平特務機關長的鬆井久太郎拜訪過張自忠,那是的張自忠因與宋哲元及南京方麵的政見不和而稱病在北平修養。日本人就是看到了這一點,他們想拉攏張自忠倒戈相向。因為,張自忠的第38師正駐防天津。天津是北平的門戶,日本人想用上兵伐謀之術拿下天津再克北平。更重要的是身為平津衛戍司令的宋哲元不是中央軍,且有反蔣的曆史,更是一心想著做他的華北王。對於日本人的無端挑釁是且退且戰,一直采取保守戰術。南京方麵也幾次想加派援兵以加強中日對壘的籌碼,可都被宋哲元以不利態勢發展為由拒絕了。張自忠的態度卻是立場鮮明,他力主談判解決爭端,力主和平解決戰爭。日本人看重的就是這一點,他們想假借張自忠給宋哲元下一劑猛藥。他們認為張自忠會投鼠忌器,倒戈相向。隻要張自忠倒向日本人,那宋哲元還會堅持嗎?可沒想到張自忠不想與虎謀皮,斷然拒絕了鬆井久太郎的要求。鬆井久太郎或許不知道宋哲元及張自忠的一行一動早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調查統計局北平分處的監視之中,奉命監視行動的就是他的行動處。事後,他也把鬆井久太郎無終而果的勸降行動如實上報了南京。鬆井久太郎也把無功而返的結果上報了內務省和軍部,鬆室孝良上任以後再次驗證了這一觀點。最終日本軍部決定實行伐兵戰略,隨後組建了華北方麵師團軍,開始把重兵往京津兩地集結。日本人的頻繁異動引起了第38師前哨的警覺,張自忠雖然把談判放在第一位,可也做好了隨時迎戰的準備。宋哲元也嗅到了大戰在即的氣息,莫名的心慌和瞎子跳崖的窘境另他坐立不安。戰與不戰還是最後一戰?他仍在猶豫不決。恰在這時候,南京發來密電,建議臨陣換將。顧名思義,這個“將”當然不是他,而是張自忠。南京認為宋哲元之所以在京津軍事方麵兩邊倒,不外乎兩個原因,私心作祟和外心挑唆。私心作祟就是想保住他的第29軍,保住他在京津的地盤。外心挑唆就應該戴在張自忠頭上了,宋哲元是受了張自忠的思想蠱惑才舉棋不定。宋哲元當然不會奉命唯謹,臨陣換將可是大忌!更何況張自忠在38師的位置無人可替代。他更清楚南京的用意是想殺雞駭猴,借機讓他清醒一下。宋哲元此時是清醒的,他親自來到張自忠的住處商量對策,張自忠說了一句話——我張扒皮想談不想打,既然日本人不想坐下來談,那就堅決抵抗,抵抗到底!張自忠的第38師果真如張自忠所說,在天津戰場和日本人進行了寸土必守,殊死抵抗。北平戰場呢?日軍一開始就猛烈攻擊北平以南的門戶——南苑。這一點卻是完全出於宋哲元及南京國防部圍師必闕的預測。北平的南線原是宋哲元及南京既定好的撤退路線。因此,宋哲元把主要的兵力布防都投入到了北線,東線和西線。因為,在此之前,日本人已經完全控製了北平以北,以東、以西的交通沿線,這在很大程度上便於兵力及物資輸送。所以,宋哲元及第29軍參謀部都認定日軍會首先從這三個方向發起進攻。日軍的作戰意圖很明顯,他們想切斷第29軍的退路。直到此時宋哲元才明白,無論他如何退讓,妥協,日本人都不會放過他的第29軍。當年喜峰口一戰的私仇已經結下,香月清司想為關東軍複仇!悔之還算不晚,宋哲元選擇了背水一戰。他從新調整了作戰部署,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親自帶預備隊奔赴南苑戰場。同時,又讓第132師替換已連續作戰的第37師,第37師後撤以加強北平近郊的防衛力量。宋哲元的這一排兵布不可謂不周全,可他疏忽了上傳下達的有效時間。第132師師長趙登禹一接到命令便急帶身邊的一個團星夜奔赴南苑戰場,並同時責令涿州的主力部隊交換防務後隨後趕上。可當趙登禹趕到宛平城的時候,第37師已經退防離開了。與此同時,他的另外兩個團在團河遭到了日軍的伏擊包圍,兩個團全軍覆滅。趙登禹得到報告後便及時向佟麟閣副軍長作了彙報,佟麟閣立刻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不用想,日本人一定掌握了第29軍的作戰計劃。從現在起,宛平城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被動局麵,隨後日軍就會發起進攻。果不其然,日軍步兵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宛平城發起了猛烈攻擊。佟麟閣和趙登禹以敵眾我寡之勢率部死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先後戰死。宛平城的失守讓宋哲元深感大勢已去,佟麟閣及趙登禹的陣亡更是讓他痛心疾首。為此,他深深感到後悔和自責。後悔自己的一己私欲不僅害死了佟麟閣和趙登禹,還是把第29軍給葬送了。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與虎謀皮!南京方麵得知宛平城失守以後,便給宋哲元發來了第二封密電,密電特別署名內容為:“金蟬計劃”。調查統計局北平分處也收到了同樣的密電,南京讓他這個代理處長協助宋哲元完成“金蟬計劃”。“金蟬計劃”的首要內容就是命宋哲元帶第29軍餘部速離北平,到保定集結待命。首先,宋哲元以談判為名讓日本人暫時息戰,息戰的籌碼就是他宋哲元下野,讓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委會委員長一職。而後,宋哲元可見機撤出北平。這就是南京籌劃的“金蟬計劃”。自己當初就是拿著這個“金蟬計劃”去投誠,但鬆室孝良卻不屑一顧。可宋哲元的第29軍就是借著金蟬計劃來了個金蟬脫殼,張自忠又來了暗度陳倉溜之大吉。事後,鬆室孝良一直對金蟬計劃耿耿於懷,他總感覺自己中了樹上開花的計謀,他想把這個栽花之人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