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
今天是農曆的6月16,正好立秋,可是天氣依舊沒有一絲的涼意,太陽烤得人都快暈過去了。
“知了—知了—知了”,秋蟬在河邊柳樹上拚命地喊熱。
北山州縣城的集市卻相當熱鬧,集市沿江而建,來得早的人還能搶占個有樹陰的地方,不過人多樹少,9成的賣東西的人都是頂頭日頭叫賣,主要趕個集市太難得了。
這年頭交通不便,貨物流通差,即便是北山州這樣的大集市也要3天才趕大集,好多人為了來這裏買賣東西得準備小半月,都想快點把手上的東西給賣掉,再大的太陽也不怕。
林揚戴著一個草帽很悠閑的在市場裏晃悠,他是來賣貨的,可是他一點也不急。
林揚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用手擦了一把汗,心說,“今年的秋老虎還長著呢!”
他好像知道即將要自發生的一切。
林揚今年15歲,前些日子跟父母鬧了矛盾,書也不讀了,帶著小舅在北山州混飯吃。
“小揚,我去打聽好了,這兩天天氣太悶了,今天有活鱖魚船很少,一靠岸都讓人買走了,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東西拿出來賣了。”林揚小舅張大勇道。
“再等等,我前幾天都打聽清楚了,北山州招待所人基本上每天都會來買鱖魚。”林揚邊說邊盯著市場的入口。
“小揚,還是你這腦子好使。”張在舅說完就繼續去市裏瞎逛了。
林揚也這樣自信還有另一個原因,在他的記憶中79年的秋天是又悶又熱,一直持續到9月中,這種天氣鱖魚出水後很難運輸。林揚就是想趁著這天氣,加上自己的技術,狠狠地賺上一筆。
北山州有兩在特產,一是鋼鐵,二是鱖魚。
北山州的這兩個特產都跟林揚有關,林揚重生到79年已經小半年了,前世林揚是一個材料專家。鋼鐵就是林揚擅長的領域之一,更巧的是林揚這一世的父母也是做鋼鐵的。
隻不過林揚的父母在江北鋼鐵廠,這個江北鋼鐵廠比北山州鋼鐵廠要大20來倍,年產鋼鐵有400多萬噸,即便在國內也是排前幾。
林揚有前世的經驗和技術自然不願意上大學,再去混單位,所以他想搞鋼鐵,可是現在時代不允許,所以林揚打算先積累錢和人手,等時機成熟就可以上鋼鐵的項目。
林揚知道無論資金還是時機,自己的鋼鐵項目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時間的發展,先是辦集體企業,再是想辦法混個馬甲,辦合資企業,直到最後的私企。
萬事開頭難,林揚這第一桶金就盯上了北山州的另一個特產鱖魚。
北山州江多湖多,水資源豐富,全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加上無霜期短,所以這裏出產的鱖魚味道特別,是江北省有名的水產,不過鱖魚性子烈,離水就死,運輸非常不便,越是稀有反而讓來北山州的貴客必點鱖魚這個菜。
這一切自然難不到林揚,他把自家價值60塊錢的海燕收音機給拆了,用裏麵的磁鐵,還有銅線,加上輸液的塑料管,搞了一個增氧泵,帶著自己的小舅劃船來縣城賣鱖魚。
最終林揚沒有等來自己目標買主,不過還是等來了另一個買主北山州鋼鐵廠招待所的采購,不是林揚對買主挑剔主要是活鱖魚的價格在這個時候太貴了,一般人消費不起。
這時的一等去皮去骨豬肉才8毛一斤,可是林揚他們買魚行情最差也得2塊錢一斤。
“小兄弟,你這鱖魚怎麼賣?”一個肥子問。
“大哥,這麼熱,先抽根煙,再說價格。”林揚沒說價。
肥子一看是3毛8的紅梅就明白了,林揚是懂行的人,最近天熱活鱖魚可以很少見,可是招待所的客人很多,這采購的價格自然也是一天一個樣,操作空間很大。
“那咱們借一步說話。”肥子小聲道。
很快林揚跟肥子來到一處沒人的地方。
“大哥,貴姓?”林揚又發了一根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