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追尋4(1 / 2)

“有關於《七秘經》首先要了解到的一點是,這實際上並不是單獨的一本書,而可能是一個係列的書,也許有七本。最古老的原典早就已經遺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那個時代這種書籍都是經過手抄本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乃至於即使是印刷術發明之後,這樣的遠古典籍依然保持著手抄傳遞的習慣。這不單單隻是因為一些宗教上的原因而不進行大規模的印刷發行。實際上,手抄原典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有關於《七秘經》的作者,傳說是古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哲學家——玄君所作。玄君其人究竟又怎麼樣的生平不得而知,他身處於公元二世紀,在那個時代蔡倫剛剛才發明出造紙術。有傳說最早的原本可能是雕刻在礦石上的,不知道是玉石還是玄武岩之類。而第一本手抄本則可能是紙質的,因為當時皇帝正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紙張的使用和生產。而實際上玄君可能並不單純是東漢年代的人,他很可能在更早的時期就有一些活動,這裏暫不詳述,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考據工作。

有一種說法是《七秘經》實際上僅僅是一本類似於讀書筆記一類的編纂總集性質的書本,它彙編了大量來自於傳說以及多地民俗學的內容。原典《大地七密教典》很可能是收集了多處密教典籍之後融合彙總成為一本獨立的著作。目前實際上可能存在的手抄副本大概來自於兩個時期,其中之一是宋朝時期。當時的玄學發展極為興盛,曾經有人發掘出了這本書,然而似乎當時的研究工作帶來了一些難以描述的麻煩問題最後被人們塵封了。有關這件事的描述散布於浩如煙海的點擊資料中,難以分辨。另一個是清朝時期,當時這本書被再一次發掘了出來,當時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有傳言這項彙編工作本身其實性質類似於過去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而當時被焚毀的大量圖書當中就有《七秘經》的手抄本,所以目前在中國境內很可能就已經不存在手抄本的流傳了……”

這是劉索首先了解到的內容,他馬上拿出手邊的一本小冊子開始做筆記,天知道自從學校畢業以後他有多久沒有這麼花力氣記筆記了。周偉光的書對於這本典籍的描述大概總結起來就隻有這麼一點內容來,他所知道的實在是太過有限。劉索摘抄完所有的相關內容然後整合了一邊之後就得出這點東西。

周偉光教授的研究認定《七秘經》的副本已經沒有在國內流傳的可能性了,他在注釋中認為有可能手抄本流傳到了國外去。但這僅僅隻是一個猜測,劉索想能傳出去,就有可能傳出來。跨了千百年的曆史,誰知道當中會發生怎麼樣曲折的情況,也許就是這麼戲劇性也說不定。但首先有一點他可以確認了,那就是關於這本書的真實性——毫無疑問《七秘經》是的確存在的。

有那麼一會兒,劉索都要打算去買機票跑一趟大英博物館了。因為他收集到的幾方麵資料都表示,在大英博物館保存了一份手抄本而且不會展出隻做永久收藏。他發了一封郵件讓自己在英國的朋友幫忙跑一趟去大英博物館看一看,可以的話最好可以問出點消息來。這大概是劉索剛開始進行資料收集工作的時候,結果一直等到了現在,他的朋友都沒有音訊,當中他還發了幾次郵件聯絡卻都沒有回應。

而等到消息來的時候,劉索有些不敢相信。他等來的是他朋友在英國身亡的消息,具體的情況他也沒法了解太多,隻是他那個朋友被發現死於家中的這麼一條消息在交際圈裏流傳開來了而已。劉索發消息過去詢問也沒得到什麼回複,英國當地媒體對這件事情也沒有任何的報道。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劉索一下子放下了手裏的所有事情,他有那麼幾天到處打電話聯絡詢問消息,但一無所獲。最後隻得到一個模棱兩可的解釋,隻說他的朋友因為一個意外在家中不幸去世了。

不久之後,劉索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來自他這位剛剛故世的朋友。劉索打開之後發現那是一封加密了的附件內容,他把那封電子信反複看了幾遍發現他的朋友用了一個“藏頭”的方式把拚音密碼藏在了一段看似翻譯的英語文章當中。他下載了附件之後輸入密碼打開一看,那才是這封信真正想要說的事。

“直接開門見山了,大英博物館那邊給我回複了。我來來回回跑了好幾次,當我跟他們說想要調閱《七秘經》的副本的時候他們很嚴肅地拒絕了,我不得不花力氣托我在領事館的朋友過去進行交涉。這件事情比我想象的要麻煩得多,而且申報我等了好久所以一直沒給你消息,實在不好意思,因為我不想在事情還沒有下定論之前就跟你誇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