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四章 當年的小牛犢子(1 / 2)

“到新村那邊轉轉去?”告別了外公外婆後,劉墨昂問老婆。

楚倩抬手看了看腕表,笑著點頭,“好啊。”

於是兩個人牽著倆狗狗繼續向東北方向走去。

新村這邊已經從沉睡中清醒了過來,不少藏胞做早飯的做早飯,喂牛羊的喂牛羊。

自從去年第一批八十二戶共計三百九十三人從雙湖那邊遷過來之後,今年年初又有八十三戶共計四百一十四人從雙湖那邊遷了過來。

現在這個新村已經住滿了從雙湖那邊遷過來的藏胞。

這些藏胞搬遷的時候幾乎把家裏的家當都留在了雙湖,畢竟搬遷的路途太遙遠,隻能隨身攜帶一些貴重的私人物品千裏迢迢的來到俄八措。

像家電、家具、被褥什麼的幾乎都帶不過來,更別說體型更為龐大的牛羊了。

不過正府在新村這邊什麼都準備好了,那是真正的拎包入住。

但這些牧民別的基本上什麼都不會,就是會養牛羊,所以今年春天,縣裏給這些移民送來了牛羊,平均每戶為十頭牛和二十隻羊。

隻是因為俄八措周圍全都種上了人工草場,所以這些牛羊隻能被集中圈養。

其實不光是新村這些新搬遷過來的藏胞,就算是俄八措的村民以及周邊那些自然村的藏胞養的牛羊也都是集中圈養。

在俄八措這邊,再像以前那樣天然放牧基本上已經是不可能了。

集中圈養雖然累了點,但架不住養的多啊。而且這些牛羊尤其是犛牛隻要超過兩歲齡就可以直接送往公路南邊的生態牧業,然後進行補飼育肥,兩歲半的犛牛就能變成現錢,而且變現的數量比以前他們天然放養四五年的犛牛都要多。

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做?

所以隻是在了解過集中圈養的好處之後,就沒有藏胞再反對這種事了。

反正隻要選出專人來圈養牛羊就可以了,草料什麼的也不用擔心,圈養的效率要遠比天然放牧強得多。

牛圈羊圈都在距離格那曲不遠的位置,上千頭牛和幾千隻羊湊在一起占據了幾百畝的地方。

其實集中圈養的場景還是挺壯觀的,就是味道差了點……

在這個大的圈養場旁邊,還有一個小一些的場地,那是俄八措的村民圈養牛羊的。

現在俄八措的村民圈養牛羊的數量都比較少了,他們圈養牛羊一個是為了自己吃,另一個就是讓遊客擠牛奶和羊奶,至於賣錢什麼的都無所謂了。

光是互助公司每年的分紅就比他們辛辛苦苦養幾十頭牛賺的都多。更別說他們之中除了上歲數的老人和小孩子之外,其他人都有工作,而且收入都不菲。

所以現在俄八措的村民也沒有人願意養牛羊了。

現在這個小養殖場裏麵隻有一百多頭牛和幾百隻羊在活動,村裏兩個五十多歲的老漢平時就負責打理這些牛羊。每天的工作就是撿一撿牛糞,給一些產奶期的母犛牛和母羊多喂點飼料。

可別小看這倆老漢,人家一個月都能拿六千多塊的工資,還有保險……

相比於隔壁那個大養牛場的騷氣衝天,這邊得益於兩個老漢的精心打理,這邊幾乎聞不到什麼騷臭的味道。

這種牛羊成群的地方才是白獅的地盤,那倆老漢也帶著兩隻獒犬,但白獅一到,這倆獒犬都臊眉耷拉眼的湊上前諂媚。

狗子之中也有階級之分,白獅用它那龐大無比的體型以及那戰無不勝的戰績穩穩地位居狗子們的頭領之位。在俄八措這片地方,沒有哪個狗子敢挑戰白獅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