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國子監的事情後,沈秋告訴老劉說自己要去和羅峰先生他們討論一下學問,就將老劉先行打發回家。
然而實際情況是,跟著羅峰先生他們走了不遠一段路,沈秋就借機溜了。
雖然一心撲在學習上,但終究是過來人,思想上總是繞不開那個“錢”字。
太久沒去李家窯,實在有點不放心,不知道最近趙啟德兩口子有沒有提升一些透明度。
搞了一套衣服換上,叫了一輛馬車就朝著李家窯去了。
讓沈秋沒想到的是,一段時間不出來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城門的安防都提升了好幾個檔次,所有出行人員都要接受檢查。
想想也是,正德身體也不知道怎麼樣了,文臣武將之間互相不對付,這安防嚴密點也不是壞事,反正除了慢點,也沒有什麼大影響。
離天黑關城門也就還有不到兩個時辰,來回就要近一個時辰,這不得不讓沈秋有點著急。
好在馬車夫是個熟手子,趕車技術相當不錯,花的時間比以往幾次都要少。
擔心回去沒有馬車,沈秋讓車夫直接送自己到了趙啟德夫婦院子外。並且留下定金,讓車夫等自己半個時辰。
一看屋裏沒有人,沈秋知道夫婦二人應該是在窯裏,於是趕忙跑了過去。
不過眼前的情況讓沈秋有點意外。
一個多月沒有來,這裏起碼在外表上,是來了一個大變樣。
門口被木柵欄圍了起來,看不清楚裏麵的情況。
沈秋一邊敲門喊人,一邊透過縫隙往裏麵瞧,發現裏麵原先已經殘破不堪的破棚被翻修一新。
窯洞另外一邊原先是露天的地方,如今也搭起了一個大棚子,那些堆積如山的瓷器與瓷坯都不見了蹤影。
趙啟德聽到沈秋聲音後,忙不迭的跑來給沈秋開門。
“哎呀,先生啊,你說有個幾天不能來,結果這一下子就是一個多月,我們兩口子還以為你遇到什麼事了呢。”
趙啟德雖然是說的實話,但是普通百姓迷信比較重,所以祥嫂趕忙嗬斥道:“你個烏鴉嘴,瞎說什麼呢,先生貴人貴相,怎麼可能有事。”
被祥嫂一提醒,趙啟德也趕忙補救起來。不過他的行動被沈秋製止住了。
“大哥大嫂不必為這種小事費心,要是說說能成真,這個天下哪裏還有什麼窮人啊。
行了你們和我說說最近這玻璃做的怎麼樣了吧。”
“好,好,好。先生說的對,你隨我來,我帶你看看。”
於是沈秋跟著趙啟德就進入了右邊散發著熱氣的大棚。
按照沈秋以前的講解,趙啟德雇人修建了一座融化沙子的融窯。而使用的燃料也從木材替換為沈秋所說的碳。
有了融窯,熔煉好的沙子就可以隨時取用,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每次都要等開窯,然後在手忙腳亂,趕在溫度降低前進行成型製作。
其原理就如同一口大鍋,一直在加溫熔煉,而需要使用就從窯裏直接取用。
這樣做並不是後世玻璃製作的最優方案,但這卻是沈秋知道的最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