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皇帝的理想(1 / 2)

正德皇帝在母親張太後的幫助下,艱難的坐了起來,靠在母親身上。

他看到了跪伏在地上的群臣。

“平身吧。”

皇帝用幾乎細不可聞的聲音說道,最後還是張太後複述一遍,群臣才聽明白,正德的聲音已經表明他在做最後的勉強支撐。

如同所有的橋段一樣,人之將死,其言也悲,其情也哀。

正德的生命軌跡也走到了這最後一幕,他還有一場最後的安排。

依舊是皇帝口述,張太後複述。

“楊先生。”

楊廷和聞言立時拱手上前聽命。

“朕這些年,時而出塞北,時而入江南,時而至西錘。久不在朝廷,國家之事多靠楊先生與幾位閣臣處理。

朕知道大限已至,沒什麼好多說了,國家交給你們,朕放心。

唯獨一事求楊先生才行。”

皇帝口中說出求字,楊廷和哪裏擔待的起。趕忙跪倒伏於地上。

“皇上此言折煞老臣,有事皇上但請示下,老臣必當竭盡全力完成,不負皇上相拖。”

聽到楊廷和的保證,正德露出了一絲蒼白笑容:“朕知道你們不喜歡朕整日混跡軍武。

朕幼年每每聽先生講太祖開國,成祖北征的往事,心中就羨慕的緊。

自土木之役後,我央央大明不但無力北征,反而邊關時時被侵擾。

所以朕自懂事後便立誌要做一個馬上天子,假以時日擁大明雄師,續成祖掃北之業,朕也知軍力不可及。

所以朕不但自己親冒鋒矢,還提拔一幹戰將,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帶動整個大明軍隊的向戰之心。

他們也不負朕望,有生之年,朕見到了我大明軍的起色。

可惜天不假年,朕等不到三軍出漠北的那天了。

可惜、可惜。”

正德皇帝站在自己角度為自己做的辯解,底下的這群文官不一定聽得進去。但是江彬齊虎等幾位,從邊將超然提拔上來的武人,如今已經是額頭抵在地板上,身子略微抽搐,但是還強壓著自己的哭聲,眼淚不斷地流淌下來。

他們理當如此悲痛,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大明自開國以來,能戰者不知幾何。又有幾人能得到皇帝從始至終的賞識。

洪武中,藍玉何其能戰?麾下戰將如雲。然而最終受到猜忌,牽起一樁大案,不客氣的說,基本是把明朝的武運砍掉了大半。

建文時,若是這些武人還在,燕王豈能渡江稱帝?

兩相比較,江彬他們受到了大明自開國以來,武人權利最頂峰的待遇。

正德雖然病重,卻依然不辭辛苦的繞了一大圈,其真正的目的,在此時才真正的說了出來。

“朕死後,希望先生們放他們回邊鎮,替大明守九邊。隻要他們在,大明的邊患必然會消弭待淨。朕相信他們能擔當此任。”

楊廷和自然知道這個他們,就是江彬等這些邊將。於是扣頭在地,回話道:“臣謹遵皇上旨意。”

隨即目光掃向群臣,見眾人皆是躬身一作揖。見此,正德露出了一抹微笑。

最後,正德目光落在了江彬等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