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祥嫂大發飆(1 / 2)

沈秋大喜過望。

自己最初的造玻璃的構想總算可以實現一部分了。

趕緊向趙啟德要來了文房四寶,開始了他大量抄襲後世發明之路。

“嗯,這個呢是水杯,就是普通喝水用的。這個是便攜式水杯,你看這個水裝進去之後,用這個帶螺紋的蓋子蓋好,防漏做到位,這水無論如何也是撒不出來的……”

沈秋一張一張介紹起自己的剽竊成果,而趙啟德則是一位最忠實的學生。不但仔細聽著沈秋的講解,還時不時的問出自己的疑問。

這種玻璃製品的生產如今已經非常容易了。大到杯碗,小到酒杯都是可以作為商品前去搶市場的。

折騰半天,沈秋終於是把這些圖紙講解完畢,不料趙啟德問出的一句話,立馬沈秋高興起來。

“沈兄弟啊,既然杯子啊,碗啊的都可以用這個玻璃生產。我想問問要不要再增加幾樣啊?”

沈秋一聽,樂嗬了。

本著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中國傳統價值觀。沈秋覺得趙啟德可能想到了與自己完全靠後世剽竊所不同的物品,於是欣然問道:

“趙哥,好啊。你說說你覺得什麼還可以生產啊!要是可以直接就生產吧。咱們玻璃製品一定要在品類上在豐富一點,隻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的有錢賺啊。”

趙啟德笑道:“那好,我就說了啊。沈老弟,你看見沒有。我家那幾個木盆,用的時間長一點就要漏水,然後就要一番修補才能再用。

而這玻璃玩意有個最大好處,就是不管做出來的是什麼,隻要裝水就不會漏。所以我想……要不然我們生產點玻璃桶玻璃盆吧。”

沈秋原本是好好聽聽他的建議,結果說出來的話差點讓沈秋笑噴。

這且不說玻璃盆、玻璃桶易碎這個問題。單說做一個玻璃盆能做多少玻璃燈或是玻璃杯的原料吧。

就單這一點就決定了這玩意即便是做出來了,因為成本原因,也隻能是拿去做富貴人家的擺設玩意。

再說了,如果真的是要擺設,擺什麼不比擺幾個盆桶強?就是擺個魚缸,無論從觀賞性還是接受度都比……

“魚缸……”沈秋又是眼睛一亮。

這年頭那些士大夫們,一個個清高的要死。沒事家裏都要養些花花草草的,美其名曰:怡情養性。

沈秋以前看過沈複的《浮生六記》,對裏麵清朝人養花花草草是大有映像,可謂記憶深刻。

而且後世他所生活的環境裏,不少人也有這個愛好,而‘多肉’這種植物就更是受世人喜愛。

既然,古人今人都喜歡這種怡情養性的東西,那就給如今大明朝的富人們增加一種花樣吧。

沈秋的腦袋裏已經想到十萬八千裏外去了,而趙啟德還在想著魚缸這玩意那麼大,有必要用這種東西做嗎?這不是比玻璃桶還浪費材料嗎?

這不怪趙啟德,因為他映像中的魚缸。就是菜場裏麵那種,一個大陶土缸,裏麵全是裝的待售各種魚。

就這種玩意,趙啟德覺得,就是生產出來,賣魚的也買不起,或者說不舍的買這玩意。

就燈罩的價格來說,魚缸大了這麼多,翻個十倍不算黑吧,但是十倍之後的價格有多恐怖了?賣魚的哪承受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