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人注重的是沈秋文筆,而沈秋卻注意了這兩封詔書的內容。
詔書一共兩份。
第一份內容就一個,大學士梁儲請求致仕,嘉靖答應了。當然沈秋寫的時候需要先陳列一番梁儲的豐功偉績,再回溯主人的一生曆程。再把皇帝對他的不舍好好渲染一番。
最後才是皇帝在考慮梁儲年事已高,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的情況下,才忍痛割愛,讓這一位國家棟梁回家養老……
當然,大把賞賜是少不了的。
另一份詔書,在沈秋看來意義非凡。因為嘉靖向毛澄下手了,這不是嘉靖對毛澄一個人的戰爭,而是對整個文官集團的反抗戰爭。
毛澄占著禮部這個重要位置,讓嘉靖許多事情推行不下去。嘉靖做出了自己的決斷。
議禮不是需要禮部議嗎?而你毛澄是禮部尚書吧,凡事不過你那一關,都是白搭。
那好,嘉靖想通了,既然現在這個位置這麼重要,那就把這個位置給自己人好了。
所以詔書的內容,就是先吹捧一番毛澄,然而用還說的過去的理由,將這位禮部尚書,升遷到吏部尚書位置上去。
雖然是升官,但實際上是給嘉靖的大禮議清道。毛澄就是一頭十足的強驢,嘉靖放下身段去求都沒有用,那嘉靖哪裏還能忍。
如今這禮部尚書的重任,嘉靖就甩給了袁宗皋。
不過沈秋並沒有在袁宗皋的臉上,看到多少欣喜之情。這是美差嗎?不是,這就是得罪人的活,這段時間來,袁宗皋都是嘉靖帝黨的中流砥柱。
每天都不知道要和那群文官們打多少次交道,客氣點的還好說好笑,拐彎抹角的勸說幾句。
遇到脾氣差的,就差直接指著鼻子開罵了。如今更是讓他頂下了毛澄的位置,擔任禮部尚書,那後麵的非難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呢。
詔書寫完,就沒有草詔人什麼事了,沈秋接著坐回自己的位置。但是剛剛走出幾步,沈秋突然想起張璁的那封書信,不過回頭看了一下他們兩人如今的狀態。
沈秋覺得還不是動用這封信的時候。
張璁這可是一顆重磅炸彈,如今隻是淺水區,炸不出什麼花花來。曆史上人家可是以王炸的姿態出現,一出場文官集團就被逼到絕境。
有句話叫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今天沈秋是一位旁觀者,他一直觀察嘉靖師徒兩的狀態。
沈秋隱隱覺得,如今的袁宗皋沒有自己初見時的那種旺盛生氣了。整個人時不時都會透露出一種無力感,而沈秋總是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不過另外一點倒是可以確定。嘉靖正是年青氣盛的時候,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師父的狀況,完全生活在自己構思的世界裏。
而袁宗皋每每總是苦勸嘉靖,不要太浮躁,總是不願直接去觸碰嘉靖的年青氣盛一麵。
因為袁宗皋覺得,那才是少年人應該擁有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