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幾人一點就通,黃錦也無意在這個問題上多做停留,於是笑道:“那兵部對這東西的意見是什麼?幾位大人商議一下,給我一個準信,我也好回去給皇上交差啊。”
這也許是兵部為數不多的間短會議之一,總共就三句話。
第一句,彭澤問:“諸位都是什麼意思。”
第二句,其中一位回答道:“我同意買。”
接下來幾人都沒有發出聲音,都隻是點了點頭。
第三句,也是彭澤說的:“那就這麼定了。”
——
回到謹身殿時,嘉靖正在翻看由司禮監處理過的奏折。
嘉靖看了一眼進門的二人,隨口說了一句:“回來了?”
黃錦趕忙上前替換下給嘉靖研墨的太監,一邊笑著說:“回皇上的話,兵部幾人大人都看過了,他們一致同意采購這望遠鏡。”
嘉靖“哦”了一聲,然後看向沈秋道:“兵部有說要多少嗎?”
既然是問沈秋,黃錦就不再作答,專心研墨起來。
“兵部並沒有明確說要多少,不過應該到不了臣想要的數字。”
嘉靖想了想:“這終究是大事,等兵部議好具體需要數字在說吧。”
說完,嘉靖就想埋頭繼續批閱奏章,這時黃錦才小聲提醒道:“皇上,兵部並沒有與沈大人商討過價格。”
嘉靖一聽,本來想說,這事由戶部和兵部會商價格就是了。但是轉念想到,如今國庫可是很缺錢,於是決定還是自己把把關算了。
於是沈秋說道:“皇上,這望遠鏡越是生產的多,它的成本就能攤的更低。
臣計算過了,若是兵部采購能超過一萬支,平均每支十兩銀子就足夠了。若是隻要三五千支,那麼成本就要上升不少。”
這時黃錦難得插口道:“沈大人,你先前在兵部可不是這麼說的,你當時可是說的十兩銀子啊。”
嘉靖一聽頓時覺得沈秋欺騙了自己,臉色微怒道:“沈秋你可說過這話?”
沈秋心中叫苦啊,這話確實說過:“臣說過,不過臣以為兵部怎麼采購都不會低於一萬支,所以價格直接說的最低價,希望把最大的實惠讓給朝廷。
誰知道兵部並無意采購這麼多,那臣的成本實在是壓不下去啊……”
接著沈秋就從資本的角度開始,給嘉靖解釋起來為什麼越少價格越貴,越多越便宜。
事實上沈秋是在玩虎口拔牙的把戲,其實這玩意的真正成本,也就不到一兩,算上各種雜七雜八也就是二兩銀子。
本著大明朝的錢,自己不賺,也會被貪官們中飽私囊,還不如采購一些望遠鏡,增強軍備國力呢。
然而,嘉靖聽話也聽到了重點。
“沈秋你剛說,這望遠鏡最重要的部分是前後兩道塊鏡片?”
“是啊。”
“那鏡片值多少錢?”
沈秋沒有細想,直接答道:“兩張鏡片,怎麼也要六兩銀子啊。”
嘉靖一聽,樂了。
笑道:“那朕隻要鏡片可不可以?”
沈秋沒有想到,嘉靖居然能這麼摳門,為了四兩銀子,居然隻買鏡片,擺明了是要讓皇家這些什麼廠啊局啊的生產。
那沈秋還能說什麼呢?隻能回答可以。
不過沈秋馬上就想到了一點,自個在心裏都樂開了花。
因為他想通了一個關鍵,嘉靖怕是忘了上次采購的玻璃燈,憑空翻了幾倍的事了。
買成品,隻要多四兩,可要是讓內廠局們加工,誰知道最後花費需要多少錢。
沈秋低估了嘉靖的想法,人家其實是想連剩下的六兩都省掉。隻不過嘉靖上次已經嚐試過了。
當時就將剛剛買回來的玻璃製品,交給二十四監裏相關監局進行研究。
其結果可想而知,哪怕就是現代人,你給他一塊玻璃,就讓他照著研究,在沒有大量基礎知識儲備的情況下,你就算讓他抓破腦袋都沒用。
更遑論這些,隻能勉強識字的太監了。畢竟內宮裏,成千上萬的太監,能有機會讀書識字的太監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