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基地的進展(2 / 3)

楊廷和與周圍四人,全部都是官居一品,而沈秋如今都還是一個藍袍無補的小人物,卻受到幾人像是對待紅袍官員的待遇。

其實這點,費宏有點不太理解。若是身上有補,是一甲三位,他覺得是應該的,畢竟每科狀元最後的仕途都很暢通,所以對他們青睞有加是很正常的。

而這位擺明了是庶吉士的年輕人,居然得到四位閣臣的一致停步,不得不讓費宏仔細多看了沈秋幾眼。

知道二人不認識,楊廷和輕笑一聲,對二人互相引薦道:“沈秋啊,這位是新內閣成員,江西鉛山費宏先生。”

沈秋聞言,好忙給費宏行了一個大禮,費宏早就看出這小夥子的不同,也就不托大,伸手快速扶起沈秋。

接著楊廷和又對費宏介紹道:“老兄啊,這位年輕人,湖州沈秋。你別看他年紀輕輕,隻是個庶吉士,他腦袋裏的經濟之才,他日對我大明可是益處無量啊。”

“哦。”

聽到楊廷和這麼直白的誇讚,費宏興趣更濃了,更加仔細的打量起沈秋。

楊廷和接著說道:“知道如今風靡整個京城的玻璃製品吧?就是那些燈盞啊,瓦片啊,哦,對了還有那個浴室。這可都是這位沈大人的發明啊。”

費宏一聽這些,臉上的表情立馬變換了一番。他雖然才到京城兩三天,可是玻璃製品給他帶來的震撼卻一點都不小。留下了足夠深的映像,就他自己來的那天晚上就拿著,玻璃燈在那裏研究了小半個晚上。

如今知道這東西的發明者居然就是眼前這位年輕的庶吉士,他怎麼能不驚訝萬分呢?

就在楊廷和介紹沈秋的時候,沈秋眼睛看向了站在一旁的袁宗皋,發現他的臉色蒼白無力。

沈秋對這位袁大人的映像非常好,見此趕忙問道:“袁大人,你這是?”

袁宗皋自然能聽的出沈秋是關心自己,於是勉強笑道:“沒事,可能是最近沒有睡好,臉色有點不太好。”

楊廷和幾人先前已經問過袁宗皋,其也是這樣回答的,所以此刻也就跟著沈秋,順便說了幾句讓袁宗皋注意休息之類的話。

當然,作為首輔大臣,楊廷和轉頭看向袁宗皋說道:“袁老弟啊,要不這樣吧,這兩日若無大事,你就先回家休息,有要事我們在讓人來請你,我們這把年紀了,身體最重要。”

“不用,等下到內閣也是歇著,沒事。”

見袁宗皋堅持,幾人也就不再說什麼。

……

幾人離開後,沈秋才讓李芳幫忙通報。

嘉靖自然知道,沈秋在外麵。這種大殿的牆都是木製的,擋擋風雨還可以,隔音這種事就算了吧。

因而嘉靖能夠清晰的聽到外麵交談,不過作為皇帝,不能像路邊小攤販那樣,探出頭去好奇這些事。

沈秋進入大殿,行禮之後,就和嘉靖提出了請假的事。當嘉靖聽說沈秋要建生產基地後,表示不太理解。

在嘉靖看來,城西李家窯不是可以生產嗎?而且離京城近,成品運輸過來快。

沈秋的解釋有沒有讓嘉靖明白,這個不好說,但是卻做到了讓嘉靖怦然心動。

沈秋具體介紹了建設一個生產基地的重要性。李家窯太小,原料運送不方便,且成品運輸也不太方便。

相反,如果在主要原材料地,建設基地。可以省去運送原料的成本,並且可以規模擴大很多倍。

而且新生產好的產品,無論是從海邊遠到運河,然後在南下售賣,還是從利用短途海運,送往關外或是山東各地都會很方便。

至於長途海運,這是不現實的,因為這個時代航海風險高,不如運河安全便捷。明朝曾經多次嚐試海運,但是最終結果是多次遇到船毀人亡的結局,所以漸漸海運這件事就沒人在提起。

人們最多隻是懷念,宋元以及明初的發達海運。沒有人再願意冒著大風險進行海運嚐試,轉而更加依賴運河運輸,故而運河繁華至極。

當然隻是這樣,嘉靖也沒有什麼好心動的,畢竟這和嘉靖沒有什麼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