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特點是,天亮的早,天黑的也晚。即便是和冬天一樣的時間出發,天卻已經大亮。
馬車行的老黃,早已經在門口等候多時,隨著“吱呀”一聲響,沈家的大門從裏打開。
老黃趕忙從車上跳了下來,發現沈秋與老劉兩人居然各自拎了一個大包袱。
沈秋見老黃看向自己二人就是一愣,無可奈何的尷尬一笑。他有什麼辦法,林安安擔心沈秋衣服不夠,帶了幾套,又擔心幾人路上沒有吃的,做了不少點心與包子。
其實沈秋想說,自己帶兩套衣服,和錢就夠了啊。這麼多東西,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要跑路了呢!
林安安帶著溪兒老羅等人,直到馬車駛出很遠才回去。沈秋則是看到眾人轉身進入大門,才放下車窗簾。
老劉一直坐在沈秋旁邊,看著自家少爺這副模樣。等到沈秋放下車簾轉過身,才笑道:“怎麼?這離開幾天就舍不得了?”
沈秋倒也坦然,微微一笑:“好像是有一點啊。”
“哈哈。這點隨你爹。”
“哦?我怎麼不知道?”
“你那時候一天到晚都紮到書堆裏,哪裏知道這些事。不過就算你知道了也想不到這些。”
看著沈秋一臉好奇的樣子,老劉笑道:“也罷,和你說說也沒事,正好算是替你爹給你傳授經驗了。”
沈秋的母親是長興當地一戶普通人家的女兒,沈南年少時,早擔大任,母親王氏給他選下了沈秋的母親。
初時沈南並不喜歡沈秋的母親,可是被逼著成婚之後,不到一年時間。沈南態度大變,比如今的沈秋都要誇張,基本上是拒絕了所有的遠門。
無論是去哪裏,做什麼,當天必然會返回。所以老劉才說沈秋與沈南父子兩,在這一點上麵還真是一脈相承。
“沈公子,酒樓到了。”
隨著馬車一緩緩停下,老黃的聲音傳了進來。
因為和幾人約定,在酒樓外彙合然後一同出城。所以此刻沈秋需要下車和幾人溝通一下,確認人數到齊就出發。
沈秋撩開窗簾,卻發現前方居然有兩輛馬車,還有四五匹馬,一看這架勢,就不是三個村民出行的陣仗。
果然,下車一看,三位村民站在一輛馬車前。而徐大少正和幾位親信朝著沈秋走過來。
沈秋馬上明白過來,一臉驚訝的看著徐大少道:“大少不會你也要去吧。”
“怎麼?不行啊?”
“唉,行,哪有什麼不行,隻是驚訝而已,那裏可沒有什麼好玩的啊。”
徐大少意味深長得摸了摸下巴,笑道:“京城呆久了,出去轉轉也可以啊。”
徐大少又是一笑道:“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想去看看將來咱們賺錢的地方是在哪裏!”
“哈哈,也好也好,人多正好,路上熱鬧,事不宜遲,咱們出發吧。”
這時老黃也在馬車上,朝著沈秋喊到:“大人,出發要趁早啊,一路上二百多裏地,慢了晚上可就找不到好落腳處了啊。”
這時,族長也站了出來說道:“就是,這位老師傅說的沒錯,咱們路上要抓緊,不然明天都到不了。”
如今的沈秋已經不奇怪這速度了,有句話叫:從前車馬慢,一生隻夠愛一人。
這話不假,就北京城到渤海灣邊上,也就一百多公裏,但是按照現在的交通速度,一天快的五六十公裏,慢的三四十公裏,這不是要好幾天的麼。
哪像後來的現代社會,上了高速就是一個多小時。換成高鐵更是隻需要半小時就到了。
於是所有人立刻麻利上馬,該上車的也上車。沈秋也抬腿準備上車,可是眼角餘光,居然發現一身名貴衣服的徐大少,居然是翻身上馬。
沈秋的眼睛,馬上看向除了族長三人的另一輛馬車。沈秋一直以為那輛裝飾精巧的馬車,是徐大少自己的坐車,這時才知道居然不是。
隨之一個疑問浮上心頭,這馬車誰坐?
思維一轉,沈秋馬上聯想到了一位,徐鳳儀。
可是沈秋壓根沒有機會找來徐大少詢問,因為徐大少一上馬,就朝著前麵騎了出去。隨後幾名隨從與兩輛馬車緊跟而上,老黃駕著馬車則是悠悠閑閑的跟在大隊伍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