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送行東門外(1 / 3)

也正是由於周文安,基本將京城的關係斷絕了個差不多。

沒有了複出為官的念頭,導致他的空閑時間一大把,所以才和村裏同輩在閑聊的時候,提起過教書育人這事。

當時他說的事孟子的那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村裏人自然是聽不太懂,但是經他翻譯過後,村裏人都知道他有一個教書育人的想法。

所以村裏人在殷小滿店裏,看到這則征聘文告的時候,就順帶記了一下裏麵的內容。

回到村裏就和周文安提過這件事情,所以才有之後的事情。

或許會問,中國古代已經擁有比較完善的書院製度。

若是周文安真的想教書育人,何必在家幹等,直接去這些書院應聘就好了啊。

現有書院,自然是最快最方便的方式。但同時也是最難的一條路,以他這種二榜中後的進士,去一個成名書院教書,起所麵對的壓力絕對不是一般的大。

那大的叫嚇人,最關鍵是他能不能被選上,都是非常成問題的事情。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一座書院,基本上都是一兩個各方麵能力非常出眾的人擔任講師。

這些書院走的還是孔夫子的那套辦法,所以周文安去其他書院教書這事是不可能的。

周文安自己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留給他的隻有兩條路,一條是自建學堂,但是成本可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沈秋出錢建造學堂的模式,是非常符合周文安的要求與情況。

“沈先生既然有為天下,開一條先路的決心。周某不才,願意為沈先生做一個馬前卒。”

沈秋聽到周文安這話,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拱手一禮道:“沈秋為天下不能讀書識字的無數窮苦百姓,謝謝周先生。”

周文安見沈秋起身,如此大的動靜,也馬上跟著起身。

同樣拱手抱拳道:“周某才是應該拜謝先生,若無沈先生啟此一念,周某可沒有勇氣與財力來做這麼一件事。

周某為沈大人這,敢為天下先,替天下未能讀書的百姓,拜謝沈大人了。”

一來二去,兩個人居然互相感謝起來了,你稱讚我,我稱讚你,又互相謙虛推辭。

直到這時。殷小滿才站了起來,拱手對二人道:“二位先生,你們都有大公之心,要說感謝,當是我這種大字不識幾個的平民百姓,更有資格說這話。

民女代千萬百姓,謝謝兩位善舉。此正是前人所謂,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沈周兩人相視一笑,也不在糾結這事。

下午離開的時候,沈秋詢問周文安,晚上他和殷小滿約了另外三位舉人,想問周文安要不要也一起去看一下。

周文安初時是不打算去,他覺得讓沈秋代勞就可以了,他相信沈秋的眼光。

但是沈秋卻笑道:“沈某雖有大誌,但是觀人這事終究閱曆淺薄,還是請周先生一同前往吧。”

之後沈秋也說出來了想要他一起過去的原因,為學校擇師,不可不慎重。

中午在周文安家中吃了一頓飯後,大家休息了一個時辰之後,周文安就讓家中一位長工裝好一輛馬車,隨同沈秋等人出發。

回去的路上,沈秋讓殷小滿坐老羅的車,而自己則是跑去擠上了周文安的馬車。

兩人還有許多事要聊,比如沈秋向周文安介紹靜海那邊的地理位置,實際情況。

所以一路上兩人的馬車裏,談話聲就沒有停止過。

回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快黃昏的時候了。而白守禮已經按照殷小滿早上的吩咐,前往隔壁酒樓定好了包廂。

幾位先到的舉子,已經進入酒樓中坐等沈秋幾人。

這些舉子們也知道,辦這件事的是沈秋這個翰林院庶吉士,所以壓根不敢怠慢。

聽說是請他們晚上一聚,都在下午太陽落山之前就到了。他們可不敢讓沈秋這位進士大老爺等他們呢。

但是到了酒樓,開始與白守禮聊了一陣子之後,幾人也是更加訝然了。

白守禮告訴幾人,由於殷老板和沈大人,今天一早就去了一位進士老爺家,要晚點才能回來,先請幾人到酒樓先行休息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