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時在芒山村村口處的一個農場,給他請的一個運營經理講怎麼管理這些農場和加工廠,怎麼補貨,怎麼增加收益。
這附近幾個村子的農場還有不遠處的一個加工廠,都是顏顏一年前多錢投資建設的。
農場主要養鴨,養雞,目前養有5000多隻雞,2000多隻鴨,這些土雞土鴨都會運到明城去,批發給幾個菜市場。一些土雞蛋和土鴨蛋則會在他們的網店以1.5元左右一枚銷售出去。
在農場裏勞作的都是芒山村的幾個村民,他們以前也養鴨養雞,但是隻是養著自己吃或者賣給農商,還沒有這樣專業的養過,自從有了農場,他們的收入暴漲,一個月能賺到六七千塊。這些都是多虧了賀夕顏和陳佳航。
還有另外一邊的加工廠,主要生產加工農副產品,比如罐裝剁椒,腐乳、臘肉等等一些食品,這些一部分批發到菜市場,一部分在網上賣。
自顏顏離開後,陳佳航沒有讓廠子停產,甚至也將他們的店子管理得很好。
這是他們辛辛苦苦打拚出來的事業,也是村裏很多村民們倚靠的生計。一旦他放棄了,這裏很多村民將不得不像以前一樣,隻有微薄的收入。
“都記下了嗎?”陳佳航問著一旁的一個年輕人,比他小幾歲的男人,隻有25歲,是芒山村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年輕人,兩年前才畢業。
“知道了,陳總。”男生微笑著,他已經畢業兩年了,在深市某大型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是去年回家才知道家鄉在不斷地變化,而他也很願意帶著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所以辭職回來當了村官。
“以後這裏基本就交給你了,我可能一個月會過來一兩次,你有不懂的地方及時打電話問我。”
陳佳航將一些資料什麼的都是交給了這個同村的老鄉。
他在這村子裏生活了九年,對這裏其實有很深的感情,這種感情甚至超過了他對自己的家鄉的感情。或許說在他心裏,這兒也是他的家鄉,他認識這裏的每一個鄉親鄰裏,有很多鄉親們也曾幫助過他,要不當他的養父過世後,又傻又啞的他可能無法正常的生活下去。
農村裏的老百姓大多很淳樸,隻有幾家尖酸刻薄。
陳佳航也意外顏顏突然發過來一條信息。
因為自是她離開夜城後,她還沒有主動的給自己發過消息,甚至絕大多數他發的消息,她也沒有回複。
他已經在做準備了,夜城的別墅在裝修,而這邊廠子裏和店裏的事情,他也在安排,等這邊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就去夜城,跟他一起生活。
至於她兩個孩子,他也可以跟她一起照顧。
——
賀夕顏在看到佳航回的消息,她沒有回複。在猶豫了一會兒後,她去了附近的一家租車公司,在那裏租了一輛汽車。
接著,她開著車子前往芒山村。
很熟悉的公路,甚至哪個地方有隧道,隧道有多少米長,她都是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