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孟達降魏(1 / 2)

夏侯稱的信使先一步抵達房陵縣,將勸降書交給了孟達。

曆史上的孟達降魏之後,倍受皇恩,又是封官,又是封侯,風光一時無兩。

夏侯稱在信中大肆吹捧孟達,嚴明利害,分析了孟達當前的形勢。

挑明孟達拒絕出兵間接導致關羽慘死,招致劉備記恨。和受劉封欺壓,與劉封相惡。

無論是如張飛這等老臣,還是劉封這樣的少壯派,此時蜀軍都容不下他孟達。

孟達在蜀的上升渠道已斷,隻有降魏才有出路。

最後在對孟達許以高官厚祿相誘,表明自己宗室和魏王心腹的身份,必為孟達討一徹侯之位。

孟達是個明白人,早在襄樊之戰時就開始琢磨自己的未來了。

劉封自開始就沒有正眼瞧過自己,對自己百般欺淩。有好事絕對想不到,有壞事或者要使喚人一定會安排孟達。

但是介於當時劉備在漢中大勝,稱漢中王。而關羽也在荊州大破魏軍,兵鋒直逼許昌。

所以孟達不敢改換門庭,想著既然蜀漢勢大,那自己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誰料想魏軍掘開漢水導致荊州水災,關羽兵敗來找自己出兵。孟達的心裏是萬分高興,這關羽平時誰都瞧不上,此時都兵敗求援還趾高氣昂的,於是拒絕了出兵,坐看關羽敗亡。

關羽死後,孟達意識到自己可能辦了件蠢事,如果自己出兵了還可以算是救援不力。

以漢中王與關羽的關係,自己拒絕出兵,那就是借魏軍的刀殺了關羽。孟達從這開始惶恐不安,思考自己的退路,但是又不願意放棄富貴。

這時候夏侯稱的勸降信,可以說是給了孟達一個台階,高官厚祿的許願給孟達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於是才有了鄧艾的前鋒部隊一到,孟達就開城投降。

鄧艾在城外安營紮寨隻是為了等夏侯稱的到來。

畢竟這孟達是夏侯稱給勸降了的,且夏侯稱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鄧艾便在城外等候,讓夏侯稱成為那入城的第一人。

夏侯稱抵達房陵後,先是讚揚了一番鄧艾誇獎他有謀略又很懂事,同時表示有自己一口吃的就有他鄧艾的。

夏侯稱拉著鄧艾一起入了城,接受了孟達的獻城。(戶籍、地圖、印授等物的交接)

完成交接後,以孟達為先鋒率本部三千人,仍打蜀軍旗號向上庸進發。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孟達新降需要一個立功的機會和降魏的投名狀,二來是想試試能不能賺開上庸的大門。

夏侯稱召回了負責糧草的何晏,命鄧艾為主,何晏為副,領中壘營五千人緊隨孟達身後。

若孟達賺開了城門,則配合其猛攻上庸。

若孟達並未賺開城門,則分兵圍住上庸,防止劉封竄逃,原地等待中軍到來。

還有一手是防著孟達假投降,雖然曆史上孟達的的確確是降了魏,但是由於夏侯稱的到來,襄樊之戰的結果都逆轉了,夏侯稱也不敢保證孟達降魏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