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新式樓船(1 / 2)

這時候夏侯稱才明白,為什麼皇帝會讓鄧艾等人去黃河裏練水軍,一切都是為了伐吳做準備。

夏侯稱在接到廣陵地圖和銅權衡之後,就進宮將自己的構思告訴了曹丕。

夏侯稱的計劃是建造一種新型樓船大型戰船,長120步,可裝載二千餘人,上構木城,築起樓櫓,四麵開門,船上可騎馬馳騁。

這種戰船正是在未來晉滅吳之戰中大顯神威的樓船,船上可騎馬馳騁,船體平穩猶如平地,可以彌補魏軍在水戰上的短板。

曹丕沒有否決夏侯稱的提議,隻是伐吳迫在眉睫,眼前還是以鬥艦艨衝為主,新式樓船僅生產一艘作為研究。

於是曹丕下令讓洛陽附近出屯田兵三百人幫助建造新式樓船。

這個時候的水戰主力是樓船、鬥艦和艨衝。

艨衝是古代水軍的主力船。船體狹而長,機動性強,便於衝突敵船。

此船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禦性能。開弩窗矛穴,具有出擊和還擊敵船的作戰能力。以槳為動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性能。

艨艟的製造及應用在公元二世紀至三世紀已有記載。

但直至唐代前都沒有人知道它的規模和船貌。

漢代時,艨衝是水軍的主力船。船體狹而長,機動性強,便於衝突敵船。

吳軍的將領黃蓋在江夏攻打黃祖時,他曾以艨艟封鎖黃氏退卻的路線。

公元208年,孫權與劉備在的赤壁之戰與曹操戰鬥。黃蓋也利用魏軍用鎖連接艨艟的機會施行火計。

孫權征討黃祖,黃祖“橫兩蒙衝”挾守夏口。劉表建水軍也曾造“艨衝”。

在這個火器還沒有發明,跳幫戰稱霸水麵的時代,先一步接近敵人,跳上敵船,可以說已經勝利一半了。

鬥艦屬於移動炮台,船舷上裝設半身高的女牆,兩舷牆下開有劃槳孔;舷內五尺建樓棚,高與女牆齊,棚上周圍又設女牆,上無覆蓋。樹幡幟、牙旗,置指揮攻守進退用的金鼓。

在後世關於三國的電影電視劇中,見到的戰船就是鬥艦。

這種鬥艦一直沿用至唐代才廢止。

赤壁之戰時,就是用鬥艦艨衝數十艘,裏麵放上薪草、膏油,點燃曹軍艨衝連環船的。

曹軍水軍敗的如此慘,就是因為不管是艨衝還是鬥艦

即便用鐵索將其鏈接,降低了一些船體晃動。

還是無法像平地一樣平穩,當火燒起來時,曹軍士卒逃跑也是一步三晃。

鬥艦主遠程供給,艨衝主近戰跳幫,而樓船則是相當於此時的航母。

樓船因船高首寬,外觀似樓,而得名。

因其船大樓高,遠攻近戰皆合宜,故為古代水戰之主力。

但亦因船隻過高,常致重心不穩,不適遠航,故多隻在內河及沿海的水戰中擔任主力。

作戰用的樓船一般分三層,第一層為廬;第二層為飛廬;最上層為爵室。每層都設有防護女牆,用以防禦敵方射來之弓箭、矢石。

女牆上開有箭眼,用以發射弓弩。為防禦敵方火攻,船上蒙有皮革,以隔熱。樓船上常遍插旗幡和刀槍,以壯聲勢,又使用纖繩、櫓、帆和楫等多種設備,以提升其機能。

樓船為主帥所乘,船上可容兵員數十至數百名,因此漢代將軍中有統帥水軍的樓船將軍,水軍亦稱樓船士。

現在樓船造的最大,最強的要屬,東吳所造的樓船如:“飛雲”、“蓋海”等,皆有五層,可載3,000名士兵。

這幾艘船就相當於海上航母,東吳的士卒可以居高臨下用弓箭攻擊,這也是吳軍仗之橫行長江的依仗。

而夏侯稱所造的樓船,僅僅是為了最大發揮魏軍的實力,注重平穩性。

曹丕為了讓夏侯稱看到自己的孩子出世,沒有立刻任命夏侯稱官職,而是了夏侯稱一個官水衡都尉,讓夏侯稱先在洛陽研究新式樓船。

夏侯稱就帶著曹丕給的船匠,每日在黃河和洛陽之間奔波。

白天去造船,晚上回家照顧孕中王昭姬。

夏侯稱出嘴,讓工匠畫了一副草圖,長120步,可裝載二千餘人,上構木城,築起樓櫓,四麵開門,船上可騎馬馳騁。

船的外殼用生牛皮蒙上,防止火攻,再加厚船底,增加平穩性。

由於柚木隻在熱帶地區有產,現在的廣東掌握在東吳手裏,所以造船的龍骨和旁龍骨隻能選用荊北的木材。

在旁龍骨外包一層薄鐵皮,增加它的堅固性。

夏侯稱的計劃中,是打算把這種樓船作為坦克使用,在火器沒有發明,投石機也沒有被裝載在戰船上的時代,幾乎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擊破這種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