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當世第一(1 / 2)

就在魏、吳交涉之際,夏侯稱快馬加鞭來到了建鄴。

夏侯稱的軍隊人數不多走的很快,周循的族兵常年在江東丘陵一帶遊走,長於腳力,到時玄甲營拖了後腿。

玄甲營行軍時要攜帶大量民夫,押運糧草,養護甲胄。

除了急行軍之外,一個士卒通常由兩個民夫照顧,一千玄甲營,往往帶著兩千民夫。

這一次到了句容之後,夏侯稱就下令讓民夫慢慢運送糧草,玄甲營和周氏部曲先行。

一行人很快抵達了建鄴,到了建鄴的夏侯稱,並沒有見到王淩父子,一番問詢之下才得知。

王淩正在秣陵縣和東吳援軍對峙,而王廣則在淮河(後世的秦淮河,現在叫淮河)圍困石頭城,防止吳軍兩麵夾擊魏軍。

聽到這個消息,夏侯稱也顧不得去王廣,趕忙帶著部曲南下秣陵。

秣陵是一個小縣,建於秦時,後來孫權建石頭城為建業縣,縣治石頭城。

後世民諺雲:“先有秣陵,後有建業”

秣陵在後世的江寧區秣陵街道,現在是一個小小的縣城,由一圈矮小的黃土堆砌而成。

王淩正帶著軍隊在城外安營紮寨,這座縣城已經被廢棄。

起初王淩也是考慮過在城內拒敵,直到一處女牆坍塌,摔死了幾個士卒之後,王淩就撤到了城外,另起營寨。

夏侯稱抵達了王淩的營寨,寨子建在河道東側,依水而建,寨中士卒麵露難色,士氣低迷。

得知夏侯稱到來,王淩沒有去門口迎接,隻是在主帳中接待夏侯稱,並讓出了上座給夏侯稱,畢竟王淩現在還是受夏侯稱轄製。

“王兗州可是遇見了什麼難事?”

“吳將賀齊驍勇,軍中苦無猛將,難以抵擋。”

王淩一番解釋之下,大家明白了為何兗州軍士氣如此低迷。

王淩在石頭城留下了三千人給王廣,自己帶著剩下的八千五百餘人來到

秣陵阻截東吳援軍。

本來賀齊隻帶了六千人,按照人數,兗州軍是有優勢的。

吳軍方至,王淩就先發製人,以逸待勞,想要一舉擊潰遠道而來的吳軍。

豈料賀齊十分驍勇,使一杆鐵槍,在戰場上如入無人之境,吳軍聚集在賀齊身邊,竟然反向突入兗州軍陣中。

賀齊與魏軍前部東郡太守劉延交上手。

劉延也不是吃素的,那也是員百戰宿將,官渡之戰時,顏良帶領數萬騎兵攻擊,劉延肩膀中箭,但是仍然帶傷指揮作戰。

劉延與賀齊戰作一團,以鐵槍與賀齊廝殺。

二人殺的有來有回,賀齊看準時機,取下腰間短戟,擲向劉延。

劉延側身躲開,賀齊又是一槍刺出,劉延橫槍在身擋住賀齊的進攻。

終歸是賀齊的力氣更大些,劉延被推的後退幾步露出了破綻,被賀齊一槍刺穿胸膛殞命。

劉延一死,前陣頓時潰敗,士卒被殺的四散。

王淩急忙下令撤退,吳軍大勝,王淩隻能固守在營寨之中。

這一下東郡的兩千士卒幾乎全滅,僅餘三百多人逃回。

這下魏軍的優勢沒了,王淩手下八千五百人,變成了六千八百人不到。

吳軍僅歇息了一夜,第二天半夜,賀齊居然精選輕捷、勇猛之士兵,趁著夜色,乘坐小船,從河道突襲兗州軍營寨。

賀齊人少,王淩奮力抵抗,才堪堪擊退夜襲的吳軍。

這一下營中又是五百多具屍體,兗州軍頓時士氣低入穀底。

聽完夏侯稱驚歎到,這個賀齊用兵和甘寧很像。

賀齊的部眾常年在山地與山越作戰,軍隊很像周循的部隊,可惜秣陵不是山地,而是一馬平川的平原。

“明日以玄甲營為前驅,周循隨後,兗州軍壓陣,吾親自破敵。”

夏侯稱的戰術相當於坦克協同作戰,以玄甲營作為坦克來回穿刺吳軍,殺亂吳軍之後,在以步兵掃蕩。

翌日,夏侯稱給賀齊下了戰術,雙方在平原上擺開陣勢。

夏侯稱穿戴全身甲胄,佩戴上自己那騷氣的長雉羽兜鍪,提上馬槊,在戰馬上帶好弓、矢。

親臨玄甲營,看見夏侯稱準備親自下場,眾將在一旁苦勸。

夏侯稱說道。

“賀公苗之勇,猶如甘興霸,爾等誰有信心可以斬殺此獠?”

這些沒人吹牛了,誰也不敢打包票,寇封倒是勇猛,但是寇封見過賀齊,也與賀齊切磋過。

知道自己和賀齊半斤八兩,自己仗著甲胄之利,雖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這副甲胄太過沉重,時間一久耗盡體力,敗的就是自己。

於是大家隻能看著夏侯稱翻身上馬,站到玄甲營一側。

玄甲營將士看見夏侯稱親臨,爆發出山一般的歡呼聲。

“東莞侯!東莞侯!”

吳軍一片嘩然,顯然夏侯稱的名字官爵已經傳遍江東,夏侯稱陣斬甘寧的事跡,讓夏侯稱、東莞侯、征東將軍這幾個名稱在江東和張遼一樣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