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妥協合作(1 / 2)

雖然陸家和孫家有仇,但是陸遜確實是被孫權一手提拔上來。

無論孫權對士族的態度如何,孫權始終對陸遜都是委以重任。

整個荊州除了江夏和武昌以外,全部都是陸遜一人說了算。

以東吳目前的國土來說,孫權可以說是將半壁江山讓給陸遜去坐。

陸遜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這份恩情和信任讓陸遜不能坐視孫權敗亡。

但是士族的身份又讓陸遜不能一味的站在孫權那一邊。

畢竟陸家人算是死的所剩無幾,隻有陸遜一個人挑起大梁。

陸遜為了這個傳承數百年的家族,沒有辦法做一個依著自己性子的純臣。

不過多年後陸家新一代成長起來後,陸遜就開始逐漸變成純臣。

最後死在了孫權父子相爭的慘案之中。

作為吳王最信任且一手提拔上來的士族臣子,也是四大家族之一陸家的家主。

陸遜無疑是最適合調節雙方矛盾的人。

去年陸遜已經站在過士族這邊,跑去巡視各郡縣,躲起了吳王。

今年陸遜可以光明正大的調解矛盾,其他幾個家族再也沒有什麼話可說。

陸遜約了顧家(留在東吳這支)、朱家、張家(旁係,主脈降了夏侯稱)以及大大小小江東的士族們。

陸遜坐在上座,輕聲開口說道。

“想必諸公已知,此宴所為何事。”

顧家來的是顧雍的胞弟顧徽,顧徽率先開口表明來意。

“在場諸公皆是我江東望族,老夫也就直言了。去歲至尊有意清算附逆之人,引發眾人惶恐。我顧家雖未曾附逆,卻也曾置身事外。今家門不幸,有逆孫承,降伏與曹賊,致使顧家成附逆之家。今至尊使霹靂手段,我等惶恐不矣。”

顧徽的話也正是眾人心中所想,而且顧徽的話也代表了顧雍的意思。

即便是除去顧雍,大家也不敢小看顧徽。

誰讓顧徽生了個有才華的好兒子呢?

顧徽的兒子顧裕可是手握兵權的將領,前程似錦。

顧徽說完這番話,眾人齊刷刷的看向陸遜,等待陸遜的表態。

畢竟今天陸遜說的話,就是吳王孫權的話。

陸遜緩緩說道。

“如今是國家危難之際,如果不能同心協力,勢必亡於北人之手。”

這個大家都知道,但不是很在乎,畢竟有顧承和張霸的事情。

大家很明白,降魏大不了就是分家。

在場的士族們都是有著家學的家族,憑借這些知識足矣在魏國朝堂再次崛起。

最多也就是兩三代人而已,在這漫漫的曆史長河裏,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根本無傷大雅。

然而孫權的態度就很惡劣了,搞不好那是要身死族滅的。

刺殺張溫這件事情太過於惡劣,這是要把士族們從根基拔起。

沒有這些名士的族人,家族空有家學卻也沒有人可以培養後人啊。

所以這一次士族們才齊刷刷的一同支持彭琦在鄱陽郡作亂。

就是要給孫權的顏色瞧瞧,讓孫權明白。

沒有江東士族,孫權這個吳王的位子就坐不穩當。

效果十分顯著,一個小小的山越宗帥彭琦,已經占據了整個鄱陽郡。

一開始就把鄱陽太守周魴給趕了出去,一直到現在持續了近一年功夫。

儼然一副割據勢力的樣子,將東吳國土從中間攔腰斬斷。

東西之間不得相顧,現在想要和江東聯係,都要從窮山惡水的廬陵、建安、臨海三郡繞路。

不但費時更久,而且惡劣的環境對吳人十分不友好。

這三個郡可不是現在發達的福建、浙江。

現在可是遍地山越人,而且環境極其原始的地方。

在漢代通常是用來流放犯人的地方,東吳的驛馬們也不敢輕易穿越。

隻能一個縣一個縣的走,繞著遠路。

不然等待他們的就是山越人無盡的報複。

這也是為什麼士族們選擇扶植一個宗帥在鄱陽郡的原因。

正是看重了鄱陽郡的地理位置,隻有這樣才能讓孫權感到肉疼。

他的目的雖然達到了,但是人家孫權根本就不鳥士族們。

不能聯係江東就算了唄,反正那邊的土地大多都分給士族了。

剩下的那些屯田地都被夏侯稱給霍霍了。

剩下的地方都是你們士族的土地,你們不樂意守,就丟給夏侯稱唄。

反正俺老孫是不管了!

麵對孫權這個態度,士族們是生氣但是無可奈何。

王都建在武昌不就是為了避開士族嗎?孫權要的是荊州。

但是今年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孫權又吃了敗仗。

而且是三路全敗,現在的孫權除了向士族妥協之外,就隻能等死。

陸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