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發神經的江老五(1 / 2)

吃過午飯劉國喜和江榮文就聊了起來。

“你那砂石廠怎麼樣了?”

“湊合著過吧,最近上頭又出台了好多條例,正在跑審核,我琢磨著要不直接注冊個公司得了!”劉國喜的砂石廠開了好幾年了,最初因為規模不大所以各項手續都不齊全,隨著國家加入WTO後,各方麵要求也規範化多了,最近就忙著這事。

江榮文點點頭道:“注冊個公司也好,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市裏正在舊城改造,以後市場要求肯定會更高。”

劉國喜沒否認,看了眼坐在另一邊看電視的兒子一眼說道:“我聽說你們力能又出問題了?怎麼回事?”

江榮文歎了口氣,“還是因為WTO的原因,今年下半年好些國外的廠商進來,國內電池行業競爭越發激烈了,國外的技術優勢又明顯,所以力能的產品市場反響變差了。而且,”說到這兒江榮文停頓了下,看了眼悠然坐在沙發上啃著瓜子看著電視的兒子接著道:“而且,老張他們主張再次引進新鮮血液,他們打算效仿嶺南的南孚電池引外資進場。”

鋰電池是一個產業鏈,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銅箔、鋁箔、隔膜、鋁塑膜等等材料以及技術構成,目前國內掌握的核心技術很少,外資一有資金,二有技術,這也是現階段國內企業和官員紛紛尋求外資的原因之一。

太複雜了,所以這是江橋不願搭理的原因,然而當老頭子提到南孚電池的那一刻,江橋挑了挑眉,雖然依舊沒說什麼,但顯然心裏起了變化。

南孚電池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在全國電池生產行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據全國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總銷量超過7億隻,產值7億6千萬。南孚已發展成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五大堿性電池生產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競爭對手米國吉列公司收購。這一事件當時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個曾經讓國人引以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電池怎麼一夜之間就落入米國人手裏了?

然而吉利接下來的一頓操作才是在國人頭上火上澆油。

2003年9月,在一係列眼花繚亂的股權交易之後,摩根士丹利終於按耐不住將他持有的72%的股權以1億美元的價格轉賣給了米國吉列公司,並且從中獲得的利潤超過5000萬美元。在1999年引入外資的時候,南孚沒有想到外資的最終目的不過將他們賣出一個更好的價格。吉列公司宣布通過持有中國電池72%的股份間接成為南孚電池的控股股東。

吉列在收購南孚後,要求雙方交流生產技術,並用南孚的工廠生產金霸王電池,也成功搭上了南孚電池銷售渠道這趟便車。至於吉列對南孚內部進行了怎樣的內部調整,當事人都諱莫如深語焉不詳,曾經帶領南孚創造增長神話的董事長陳萊茂在南孚被並購黯然離職,為避免和金霸王電池的海外業務相衝突,吉列也要求南孚停止海外市場擴展。但是,在2003年吉列入主南孚時,總經理丁喜明曾經說道“吉列不可能像寶潔合資那樣消滅國內品牌,因為南孚退出的市場份額,金霸王並不能保證吃下”,丁喜明也指出金霸王的市場定位和南孚不一樣,不會構成直接競爭關係。吉列的對南孚采取了什麼政策已無從考究,也許各中辛酸隻有當事人才能有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