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八門金鎖陣’,其前身便據說是諸葛孔明的‘八陣圖’,說白了隻不過是八陣圖的簡化應用版本罷了。相傳這個‘八陣圖’乃是諸葛孔明根據先後天八卦推演創設出來的一種陣法,是以亂石堆成的石陣,按照奇門遁甲分成休、生、傷、杜、景、死、驚、開這八門,據說變化萬端,神鬼莫測,可當十萬精兵。
傳至後代,能精通掌握這種陣法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也絕非沒有,後世之人中一些精研陣法的高手四處尋覓此陣圖並加以研究推廣,進而才出現的一些相似度極高,且威力不低的陣法,而‘八門金鎖陣’就是其中之一的成果。
當然,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真正的‘八陣圖’很早時期就存在了。公孫澤天是此道的行家,在穿越到地球的那些年,他著實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這些失傳已久的陣法。
其中就發現了‘風後八陣兵法圖’的存在,這種陣圖可要比諸葛孔明所在的時期要早上很多很多年。陣圖共有九幅,一幅為八陣正圖,其它八幅為八個陣式,即: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並且在每幅陣圖旁都附有文字說明,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境下進攻退守的戰術應用。
根據史料記載,風後是軒轅黃帝麾下的一員猛將,而這一發現,就將‘八陣圖’的曆史硬生生的推前了兩千五百年。
當然這些都不是公孫澤天所要重點關注的,他那時候隻能算是某個時空中的過客,這些東西本就不是他需要關心的,而他的重點當然要放在了‘八陣圖’以及相關陣法的研究上。
根據他的經驗和陣法方麵的閱曆,他明顯看出這陣法上的神奇之處,暗合天道,陰陽相輔,乃是一門不世出的奇陣,絕非人類短短百載可以創作研究出來的,甚至這種陣法在天界都算的上是一種威力強勁的大陣了。
因此公孫澤天有了一些對上古之人的判斷,按照他的推斷,要麼就是有個非常厲害的陣法神人高手傳授給風後的,要麼就是風後所在的年代中,那些同時期耳熟能詳的人,比如說軒轅黃帝、蚩尤、風後、共工、女媧等等,他們都可能是和曾經的自己一樣,乃修仙之人,甚至是修神之人。
當然這種推斷是不可考證的,畢竟公孫澤天並沒有穿越到那個年代,因此也不可能知道具體情況。但是能學習到這種曠世神陣,對公孫澤天來說也是值得欣喜的,畢竟這種神一級的陣圖,並不是說能遇到就能遇到的。
‘八門金鎖陣’並不是真正的‘八陣圖’,但是沿用了八陣圖中的很多種變化,雖然是精簡後的產物,但是無論在布置陣法的靈活性上,還是變陣過程中的銜接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當然威力還是有所下降的。但是在公孫澤天看來,這些已經足夠了!
根據公孫澤天的要求,原本弓騎兵部隊被衝鋒的槍騎兵替換掉,弓弩方陣中的全部弓箭手,也被替換掉,加強了刀盾步兵和長槍步兵的兵力。
隨著公孫澤天一連串的命令下達,一萬大軍被分為九個大陣,分別命名為天、地、風、雲、龍、虎、鳥、蛇,以及公孫澤天所在的中軍這九個大陣。當然在稱謂上不能這麼叫,公孫澤天分別冠名為:天覆,地載,風揚,雲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
中軍大陣是由內外形成兩個方陣組成,共分為十六個小陣,而其他八個大陣又均已每陣六個小陣組成,九個大陣合計八八六十四個小陣,暗合八八六十四卦象。
除中軍大陣外,其他八個大陣中,天、地、風、雲為‘四正’,而龍、虎、鳥,蛇為‘四奇’,迎合正反四象之陣,又可達到正奇相輔之態。
正如之前所提到過,此‘八門金鎖陣’同樣依照奇門遁甲布置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這八門,其中的變化更是數不勝數,即便是精通陣法的人,也不可能第一時間找到‘生’門順利離開,而如果貿然闖入‘死’門,那可就是必死無疑了。
除此之外,在大陣後方,還布置了二十四陣,分為內外各十二陣,全部由衝鋒騎兵組成,待得八陣啟動之後,瞬間以正反兩個方向繞行大陣,呈兩個移動著的正反圓環,正好和八陣形成‘外圓內方’之勢。
曾有人評價此陣“大陣套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而針對大陣的變化可道“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窮,循環無窮。”
雖然這個陣法從未和北方集團軍的將士們演練過,但是一來事態緊急,二來這些人曾經也被自己操練過一些基礎陣法,隻要聽從自己的指揮,對付對麵那些‘大笨熊’還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