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1 / 1)

2017年10月5日,古老大運河畔的泗洪縣殯儀館白雲廳格外忙碌,工作人員緊張地布置著儀式。隨著一個又一個花圈擺放到位,漸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幾個年輕人更是好奇地湊近細看。

隻見大廳橫幅上寫“沉痛悼念張道幹同誌”,兩側挽聯“一輩子矢誌不渝勵後人七十載初心未改傳佳話”。讓這幾個年輕人吃驚的是敬獻花圈的有宿遷市和泗洪縣兩級黨委,還有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焦點訪談》攝製組、中央電視台《永遠的紅軍》攝製組、中央電視台《軍旅人生》攝製組、中央電視台《夕陽紅》攝製組、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四師分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解放軍報、宿遷日報……

就在眾人以為逝者是一位老幹部時,其中一個青年指著一個花圈落款驚呼起來,“咦,是鐵血老兵公益項目。”

麵對同伴的不解,這位鐵血網忠實讀者解釋,“鐵血老兵公益項目是鐵血網發起的一個旨在溫暖老兵,傳承曆史,文明愛國,快樂誌願活動!”

“那張道幹也是一名老兵?”

“應該是吧。”

中午過後,一波波人群湧入大廳,圍觀的人們發現其中一位竟是縣委書記,更對張道幹的身份感到好奇。

“……張道幹同誌,一位普通黨員,初心未改,用他一生的追求詮釋信仰的力量!”讀完悼詞,縣委書記用低沉的聲音宣布默哀三分鍾。

哀樂低佪中,所有人,包括廳口的那幾個青年都向黨旗覆蓋的老人遺體肅穆垂頭。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北京,某公司休息室,王雪娟傷感地看著手機屏幕,桌上咖啡漸冷。邊上幾個年輕職員正熱烈地討論著兩位當紅明星的戀情。

“哇,13萬+話題,超10億閱讀量。”、“我聽說微搏服務器還一度崩潰呢。”

聽到這些數據,王雪娟眼中悲色更濃,張道幹,一個堅撐於危局,出沒於烽火的抗日老兵,用70年才找回自己的黨員身份,可他的離去,隻有寥寥數條新聞提及。

戲子家事天下知,英雄枯骨無人問。唏噓不已的王雪娟起身離去。

聽到動靜,一個職員看看王雪娟背影,又瞧瞧那杯一動都沒動的咖啡,“王姐這幾天怎麼了?”

另一個職員隨口應道,“我問過王姐,是一個叫……什麼來著的老兵去世了。”

問話者用一個哦字結束這個話題,與同伴繼續“操心”明星們的家事。

回到辦公室,看下手機,還有一點休息時間,王雪娟操作鼠標,點開一段視頻靜靜地看著、聽著。

屏幕上,中央台《夕陽紅》主持人代表觀眾問道,“張老,您為什麼要堅持找黨員身份?”

張道幹奮力挺直腰板,“黨是我的第一生命,我能不找嗎?”

主持人又問道,“網上有觀眾留言,您的黨員身份如果恢複,給不給您錢?”

隻見已年逾九旬的老人本渾燭的雙眼亮晶晶起來,顫聲道,“我不要金,我不要銀,共產黨是我一輩子的信仰,我要做合格黨員!”

話音剛落,掌聲四起,主持人、台下的觀眾,包括工作人員都起立鼓掌。老人也站了起來,顫顫巍巍舉起右手,向人們敬了個軍禮。

按下暫停鍵,老人的動作凝固在屏幕上,看著老人眼角的淚珠和很不標準的軍禮,王雪娟的雙眸也濕潤了。

一輩子的信仰!王雪娟是鐵血老兵公益項目一名誌願者,全程參與了幫助張道幹老人的過程,她十分清楚這句話背後的含義,不僅僅是老人的誓言,更是整整70年的時間恪守、履行。

王雪娟緩緩閉上眼睛,張道幹老人的往事如一幅幅畫卷閃過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