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我的筆記 二(1 / 2)

有人因此會去說,這個社會到底是怎麼了?但很少有人會去想,到底是因為什麼這個社會變成了這個樣子?

然而我很清楚,我在做的,與大流背道相馳。我曾在新浪博客中看到過一個博主寫道:這幾十年以來,我們中國人自己丟掉了些什麼?第一是文化,曾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盛世;繼而是中醫;再接著是被他人奴役的羞恥心。近代革命的偉人,甚至是古代很有分量的那些人,無一不是世家出來的。因為他們有危機意識,一是錢;二是學問;三是人脈。而我們,一沒錢、二沒文化、三沒人脈。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我們在無形中被分到了不同的階層,然後周而複始的從一堆物質變成一個人再變成一堆物質。

我深以為然,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生活中,形式大於實踐。就拿背的那些個《弟子規》《三字經》來說,其實有好多字他們也都不認識,更是不知道這其中的含義。漫無目的的亂背,根本起不到了解和傳揚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基礎知識會越來越多,學生如何學習、學什麼就變得很重要,應試教育總有不適用的時候。而且,單純的一個因數,一個編者一個說法,素數、質數、質因數等等,鋪述的雜亂和專業術語的冗雜造成了嚴重的教學障礙,而文化,作為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又將何去何從?

社會在進步,文化在蛻變,惡趣味占領市場,主流文化被拋之腦後,這才是社會最大的悲哀。

我很清楚的意識到我們最薄弱飛地方在哪裏,以及將如何去補充,甚至是創立一套相關的教育體係,讓我們重拾校園文化。

“文化自信”的意義遠不止那麼簡單,否則為什麼當初日本人占領需要用到文化侵略也就不足為奇。在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文化互補融合必定會成為人類曆史進程上不可或缺的一筆,到時候,文化衝擊、文化侵略將會是決定一個國家的存亡所在。

我們在拋棄的東西,西方國家在拿來研究,比如說中醫,而現在,在國外流行的“漢文化”、孔子學院與我們自身所接收到的其實是不成正比的。也許有人會問,這不是我們同化了他們嗎?真的是這樣嗎?要是如此,怕是在唐朝的時候,東瀛就應該是隸屬我們的一個島了。

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談到: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穀,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這一點,在當下同樣是造成整體事態的嚴重隘口。

很多人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傳統文化是根。但這些年聽到的更多的是質疑之聲:文化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