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塬縣是祁連山山根上個和黃土交接的特殊環境裏存在的古老城鎮。上至漢初高祖封蔭功臣子弟時,便將此地分予了梁家。高祖分封,功高者王,功微者侯,其餘各人也各有爵領,但幾王幾藩都封在舊時戰國故地,為節製亡國遺老遺少,為納天下財富英才共為大漢所用。是時,長安以西的羌戎之地雖已歸大漢節製,但畢竟蠻荒,卻又有禦敵抗外之任,朝廷便將梁太公諱源封在了老梁地,也就是高塬縣古城的位置。
梁姓族很以世居古地為榮,家譜上直上溯到東周平王時,又因高塬縣城古稱帝近,封始西漢,取其表意,就有拉出梁太公本是劉姓家族之考,以漢高祖四方遍封同姓子弟藩衛長安的史實來看,也有這種可能。
除家譜之所謂正史外,梁家還有子孫不知在何處翻得平王之子姬唐受封於梁地、且高塬縣人口音直不同於河西人——高塬人口音近隴東,幾近關中話,便又自詡為東周姬姓,是黃帝正宗傳人河東梁氏的支。還因此有人年年大張旗鼓地往天水帝陵祭祖,且按下不表。
梁遠清、梁遠明是家族第七十八代傳人。在高塬縣城梁姓中屬於“大梁”,也就是正宗梁家這脈,是為高塬梁氏大宗。其餘非此梁姓者,或遷入、或外戚,皆為尕梁,其區別便是是否世居高塬古城中心娘家鋪罷了。倘使是日後遷入,也不是沒有可能並入大梁,或軍功、或封賞,總之是光耀門楣者便有幸納入大宗。這大梁也就成了縣城裏仰起頭讓人看鼻孔地脈。
梁遠清和梁遠明之父梁老太爺是大清國最後代武舉人。本來在光緒二十年便已有廢除武舉的說法,榮祿之“弓矢已失其利”幾乎斷送了梁老太爺職業生涯,梁老太爺成就了人生第次起落,很是頹唐了陣。但好歹在光緒二十七年又有了次武舉,梁老太爺也不孚眾望,自京城中舉歸來,帶著紅花高冠回到了陝甘督府,又在金城關領了塊“塬上猛士”的匾額,風風光光地回了高塬,把老家原本略顯破敗地院子又修了幾勺,接近了梁遠清、梁遠明兄弟幼時記憶中老院的大小。
高塬縣娘家鋪“猛士”大院中有兩顆核桃樹,原本武舉出生的梁老太爺本身就沒有幾點經史子集的墨水,有人前來殷勤上諫說院中有木則為“困”,梁老太爺罵道“直娘賊,我兩棵大樹在這,困個逑去,懂個啥?”便任由其長得枝繁葉茂,成為四角天井中處蔭蔽。
梁老太爺生四房姨娘,和長房太太相識頗有傳奇色彩,據說是梁老太爺小時算命,卦者言語梁老太爺“遇水則安,見雪則端“,梁老太太便是梁老太爺與水和雪結下得緣分。
長房太太生了遠清、遠明兩兄弟,在生老三時不幸母子夭亡,從此梁老太爺用遍了豬膘魚皮,也找塬上名醫高文鏡先生開了不少活血小產得藥物,大梁也就再無後丁新入,隻留了遠清、遠明兩弟兄承歡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