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兩封奏報(2 / 2)

一直不敢出聲默默看完整場手術的護衛,此時悄悄地問了一句;“醫師,皇上的傷勢到底如何,能恢複到多少?”

這醫師一聲長歎,低聲回道:“此事實是難說得緊,隻能看皇上的運命造化了。若恢複得好,再無他傷,則與往日一般,當無大礙。若是……”

後麵的話,他猶豫了一下,不知道能不能再往下說。

“若是什麼?”護衛不甘心地追問。

“若是術後,陛下中了風毒,或是沾染了傷口,則恐怕會有性命之憂啊。”醫師低低說完,又是一聲微歎。

那護衛聽了此話,亦是眉頭緊皺,不再多言。

這個醫師說得沒錯,在這年代,動手術本來就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

因為沾染傷口,而導致全身感染器官衰竭,這倒還好理解。至於他所說的風毒,即為後世的破傷風,在現代社會中,都是一旦發作就無藥可醫的死疾,更不用說在條件極差,以及沒有任何疫苗的古代了。

所以,古人的手術醫治,哪怕一切順利,但最終會是怎樣的結果,隻能全看天意了。

第二天下午,大西皇帝張獻忠猶在昏迷中沉沉睡去時,率本部五萬兵馬,向西邊龍安府城趕路的孫可望,此刻卻是雙眉苦鎖,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樣。

因為此時的他,收到了兩封奏報。

一封自然是大西國皇帝張獻忠寫給他的,要他放棄入援龍安府城,趕緊率部趕往石門城,扼守這個進入成都的重要城池。

而另一封,則是義弟李定國所寫,要他繼續趕赴龍安府城地界,然後不去救援已被重兵圍城的龍安府城,反而徑去北麵,據占清軍防守薄弱的杲陽關。

麵對這兩封信件,孫可望一時間,陷於迷茫。

從作義子與臣屬的角度來看,他當然應該無條件地遵從張獻忠的諭令,立即轉率全軍,退守通往成都的石門城。

而從戰略與戰術的角度來看,李定國的建議,無疑更為正確。

因為,李定國在來信之中,還向孫可望清楚地講明了另一件事。

他告訴孫可望,現在太子的兵馬,在拿下七盤關,並打退朝天關的五萬清軍,解了保寧府之重圍後,又開始有了下一步的重要行動。

太子這兩鎮兵馬,除留了少數兵力繼續駐防七盤關後,大部兵馬皆是立即西去,截奪清軍進入龍安府城的第一道關口,青川所。

所以,按太子的規劃,現在他們這兩鎮兵馬,若是成功據占了青川所,而孫可望部的五萬兵馬,成功拿下了杲陽關後,必可對豪格部的五萬入侵清軍,形成關門打狗的絕佳之勢。

這樣一來,哪怕因為行動不及時,導致豪格部的清軍最終拿下龍安府城,甚至更進一步,拿下石門城等處地界,那也改變不了他們陷於死局的境地。

因為,這股清軍在斷了後路又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已如甕中之鱉,再是掙紮,亦無能為也。

他們的最終結果,隻能是被太子與大西軍的聯軍徹底擊潰,在損兵折將之餘,再從西川之地,灰溜溜地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