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阿彌陀佛」有各式各樣的意思,但是根據當時對話的語境,我們都能理解「阿彌陀佛」在不同的對話語境,傳達不一樣的關懷。「空」就如「阿彌陀佛」,不受到時空和語境的限製,也是為了傳達佛法所設的方便假名。
有的人害怕談空,天也空,地也空,世事皆空,兒女皆空。糟糕!這麼一來什麼都空空的,我豈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不然,就好像出家人,雖然出家無家,但又處處可以為家。沒有兒女不要怕,隻要你有天下父母心,天下人皆可做你的兒女;沒有財產不要怕,隻要你肯發心,天地萬物皆是你的財產。
想想前麵的例子,南隱禪師不就要前來問禪的學者教授,先把心裏的執著空掉?因為,皮包空了才能裝東西,車廂空了才能載運乘客;鼻孔不空就不能呼吸,口腔不空就不能吃東西,有足夠的空間,人才能生存活動。
《金剛經》點撥了我們「依空安住」,無住「因緣」的生滅,生活在「真空」的「妙有」裏,無住才能自在。
無住生心
一九四九年,我在兵荒馬亂中,匆匆忙忙從大陸來到台灣,身邊什麼東西也沒有。一雙木屐穿了兩年,連底也見地了。僅有一件短褂,穿了二、三年。當時想要一張紙、一支筆,寫文章都不可得,別人覺得我很可憐,但我自己不覺得孤單,不感到貧窮,也不覺得痛苦。
當時,我的內心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富裕,因為天地與我同在,我徜徉在天地之間,芸芸眾生都是我的朋友。假如當時我覺得困苦、覺得貧窮,可憐自己,如何堅守佛教的生活呢?
為什麼在那樣艱困的環境裏,我能感覺充實而又快樂呢?這都要感謝佛法,感謝般若的空性。因為我認為做一個和尚的福德因緣,是非常殊勝的,我的一切,完全是佛法的栽培所成就,我與山河大地融為一體,與諸佛菩薩同感相應,在般若的空性中,我們擁有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每一個人,實在一點也不孤單,一點也不貧窮啊!情緣和物質總有生滅,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內在、精神上的充實,這是無法用錢財購買的,也無法令別人替我們修行,須靠自己悟得佛法和般若空理,在生活的實踐當中印證。
堅實的金剛心,是般若空性,是菩提本心。
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這是整部《金剛經》的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