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問,那就看看唄。
於是,林躍淺就打量起來這個桌子。
發現,這家桌子,和別家桌子,不隻是材質不一樣,擺的東西也挺講究。
人家桌上擺的都是些醋罐子、醬油罐子和牙簽什麼的,這桌上的竟然是三個,褐紅色的小陶罐。蛋形的形狀顯得特別可愛又活潑。
小陶罐雖然也並不名貴,但是看著,也是非常的精致可愛。
林躍淺伸出手,輕輕撫摸上了陶罐的罐身,發現小陶罐的罐體非常地光潔,而且紋理非常細膩,一看就是出自非常有經驗的老師傅之手,不禁多多摩挲了一下。
這一摩挲,林躍淺驚訝發現這個陶罐的胎做地非常地膩,透薄如紙。
顧川看到林躍淺一直注視著這些想陶罐,裝作不經意的問了一句:”怎麼,又摸又看的,你看出什麼名堂了嗎?”
林躍淺點點頭說:“這些陶罐應該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而且做的人肯定是個行家。”
顧川倒是玩味一笑,漫不經心地說:“哦?幾個街邊五塊錢一堆的小破罐子,被你說的跟什麼值錢玩意兒一樣。”
這次林躍淺倒是沒有懟回去,她繼續認真地說到:“不隻是說這個做的人手藝精道,而且這個陶罐是上好的土陶罐,應該也是在一個好窯子裏燒出來的。怎麼著,也得是個十幾年的老土窯了。”
顧川的眼裏閃過一絲不可察覺的精光,他繼續盯著林躍淺,緩緩開口道:“土窯?什麼土窯?是陝北人民住的窯洞麼?做個陶罐還得跑去黃土高原?”
林躍淺並沒有看到顧川的眼光,很耐心地回答到:“土窯是專門用來燒土陶的,現在的人很多都用高溫一下子就燒成型。但是以前的老師傅們,都會特別考究燒土陶的土窯。這土窯
砌窯的磚特別講究,跟普通的磚有所不同,必須要加進沙子,否則難以承受一千多度的高溫,窯洞四壁都是磚,外麵全部用的大石塊砌。“
林躍淺拿起小陶罐,繼續說道:”一般砌窯的的時候,有經驗的師傅,會在一個土窯裏做五個窯洞,窯洞依次大小排列下去,越往低處窯洞就越小。這樣可以一次同時燒很多不同形狀的陶器。據說這種坡度窯的製作方法是從康熙時就傳下來的,具有很好的耐用與實用性。”
旁邊裝作玩手機的孔嘉言忍不住稱讚道:“林妹,沒想到你也懂這個,顧……”
顧川用眼神打斷了孔嘉言的話,示意林躍淺繼續往下說。
“提到製作陶器的過程,第一步選泥巴就特別關鍵,如果泥巴不好的話直接會影響下麵的製作及所有工序。首先泥巴的粘性一定要好,製作土陶要用粗土、糯土、砂土三種土一起和水攪拌,直到攪拌機把土攪拌綿、軟、稠、韌即可。
攪拌均勻後,就可進入拉坯環節。將一團攪拌好的泥巴拿在手裏,放在轉台上麵,隨著轉台的轉動把泥巴拉成心目中想要的形狀,隨著手跟轉台的配合,把一團泥土變成一個完美的陶器。拉坯的好壞決定土陶是否能成型,所以拉坯非常的重要。一般拉坯有快輪和慢輪,在轉盤上一轉,輕輕地滑動手指,攤在轉台上的泥巴就變成了罐子、杯子等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