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魏無忌派出自己的親衛營來進行考核士卒,地變級的親衛,去考核一群大多數還處在後天級別的小戰士,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魏無忌,則一個個的會見那些軍官,準備挑選有潛力的進入武卒。
武卒的大將軍是從三品的大員,稱懷化將軍,下轄五個歸德中郎將,二十五個昭武校尉,一百二十五個宣節校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佐官。
把這些人都見過了,魏無忌也就對他們有了初步的印象。要說起來,除了懷化將軍外,能夠勝任這些職位的人,魏無忌手下有一大批。
要不是為了顧及下麵的人的想法,將身邊的親衛都塞進來當軍官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即便如此,魏無忌也在心裏決定,要將一半的職位留給自己的親衛,剩下的一半,才從府兵軍官裏選拔。
除了這些正職,還要有數量相當的五蠡司馬,用來監察軍紀。
總之,數百個官職在等著所有人,十三州的折衝府都陷入了狂熱之中,所有人都想進入武卒,所有人都想勞個一官半職。
魏無忌的案幾上,擺放著滿滿的一桌竹簡,這些,都是或者舉薦,或者推薦相應位置的人的書信。
就連魏無忌的親衛們,也都變得躁動不安起來,軍官們還好,普通的親衛就有很多人想出去謀個一官半職,一時間,也是雞飛狗跳。
要說起來,魏無忌的親衛們,即便是普通親衛,最少也是冊勳四轉,屬於正六品的驍騎尉勳職。怎麼算,軍功都是足夠的。
正六品的驍騎尉在親衛營裏,隻是普通一員,而去了武卒,就有可能帶兵上千人。
待在魏無忌身邊,和去武卒謀個職位,各有各的好處,如何選擇,就是親衛們的事情了,魏無忌並不多幹涉。
人家跟著自己,除了對自己的一腔忠臣,就是為了某個前程,沒有光讓人付出,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的道理,既然他們有些人覺得離開親衛營,去武卒謀個差事更有前途,自己也不能攔著不是?
事實上,隻要有機會,魏無忌也是很願意讓自己身邊的親衛去其他軍隊中任職的。
他這些年,身邊的親衛已經換了五成還多了,除了少數戰死的,多數都去了其他軍隊任職。
相對來說,選拔士卒是比較輕鬆的,有軍功者優先。冊勳四轉的自然要比冊勳三轉的機會大,冊勳三轉的肯定比冊勳一轉的要大一些,有軍功在身的肯定比沒有軍功的機會要大。
如此篩選下來,很快就五萬武卒滿員。
魏無忌被各種各樣的推薦信,自薦信給弄煩了,也一切都按軍功說話,硬性規定,宣節校尉最少要冊勳四轉,昭武校尉最少冊勳五轉,歸德中郎將最少要冊勳六轉。
如此一來,魏無忌忽然發現,自己從煩不勝煩的說情的人群中解脫了出來。
有了硬性規定,不夠資格的自然就不想了。也虧得才打了一場滅國戰爭,府兵裏麵有著大量的勇士。
許多人都或多或少身上都有軍功,否則,同樣的選拔方式,放在其他地方,肯定是行不通的,沒打仗,又哪裏來的那許多軍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