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被低估了的桓衝(1 / 2)

桓衝,為東晉名將,是大司馬桓溫之弟,桓玄之叔。

桓溫諸弟之中,以桓衝最為淵博,有軍事才幹,很受桓溫器重。

桓溫世子桓熙才能薄弱,所以桓溫重病之時就讓桓溫統領他的部眾,成為了如日中天的桓家集團的新一代家主。

桓衝其實是一個被低估的將領,夾在兄長桓溫侄子桓玄這兩個奸雄之間,被遮蔽的不顯眼,而且在那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中,又被陳郡謝氏遮蔽了自身的光芒。

因為有了以上種種,所以桓衝就變得聲名不顯。

其實如果拔去這些礙眼的光芒之後,就會發現,桓衝的確是一個很不簡單的人物。

與自己功高震主可以廢帝立新君,雄心勃勃加九錫謀求篡位的哥哥不同,桓衝識大體,忠心王室,甘願犧牲自己利益,也要為國家著想。

永康三年,當時尚書仆射謝安輔政,聲望極重,桓衝自以為氣量和涵養都不及謝安,並且自己是將領,軍事才幹不見長於宰相職權,於是謝任揚州刺史並讓給謝安,自求出鎮。

東晉時期的揚州刺史掌握京師,權位極重,而他卻並不為此感到可惜。

淝水之戰前夕他自上明率十萬兵北伐前秦,進攻襄陽,攻下諸多城池。

雖然後來因為軍中多疫病,並且中了慕容垂的虛張聲勢之計,此次北伐卻有力的消耗了前秦的有生力量。

待到淝水之戰正式開始之後,他在長江中遊更是阻擋分散了符融慕容垂的前鋒,以及姚萇帶領的益州水軍!有力的支援了正麵戰場。

如果不是他強有力的支援,謝安謝玄等能不能在淝水之戰中綻放出萬丈光輝都在兩說之間。

桓衝為人正直,當初得知前秦天王苻堅率領百萬大軍南下攻晉,重點在京口,而謝家集團兵力不足十萬,在應付眾多攻擊的同時,他硬是抽出三千精兵前去支援,拱衛京師,卻被謝安送還。

因為前秦和東晉之間的兵力根本不成比例,所以他對這次的戰爭並不看好,對謝安謝玄等人抵抗前秦的應對措施沒有期望。

尤其是派去的軍隊被送還之後,更是說謝玄等人為不經事少年,認為此戰必敗,自己也要受胡族統治。

然而結果卻是令人意外的,沒過多久謝玄就在肥水擊潰前秦大軍,取得著名的淝水之戰的勝利,桓衝自感失言。

又因當日因為力圖鎮守國土,卻令緊密合作的朱序隨著襄陽城的陷落被捕,而此戰之中朱序卻與謝玄等暗中合作,擊敗前秦亦成功歸國,心中更是慚愧不已。

在羞憤之下,在第二年也就是太和九年二月,肥水之戰結束了不到五個月就逝世了。

觸發的隱藏任務是改變桓衝的命運,現在已經是太元八年四月份,也就是說再有不到十個月的時間桓衝就會身死。

按照係統給出的一些資料,王慶經過了仔細的一番分析之後,得出結論——所謂的改變命運,就是避免桓衝早死。

而做法就是增強桓衝的信心,不讓他對於此次大戰有太多的悲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