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東山再起謝安石(1 / 2)

東山再起這個成語的出處來自謝安。

謝安有大才,但生性淡泊不願意為官,朝廷累召不應,當時揚州刺史庾冰仰慕謝安名聲,幾次三番地命郡縣官吏催促逼迫,謝安不得已勉強赴召,僅隔一個月他又回到了會稽。

後來朝廷又征兆他為尚書郎,琅琊王友等職位,他全部都不應召,有關部門上疏道謝安被朝廷征召,曆年不應,應該禁錮終身,謝安於是更加放浪於東部的名勝之地。

直到後來謝奕去世,由謝萬接任,次年謝萬在北伐時誤判軍情,導致手下兵卒驚擾崩潰,謝萬單騎狼狽奔回,被貶為庶人,謝氏權勢受到極大威脅,謝家在朝堂之上沒有頂門柱子了,他這才出山。

初為征西大將軍桓溫帳下司馬,桓溫即將北征之時謝萬去世,他趁機離開桓溫,從此之後,開啟了開掛一般的宦海生涯,直到指揮了著名的淝水之戰,將他推上了人生的巔峰!

東山就是指謝安隱居的會稽東山。

現在多以東山再起比喻隱退後再度任職,或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今天王慶他們要見的就是這位一生極為傳奇,堪稱一代儒相典範之人。

自從那晚接受了桓衝的命令之後,第二日一大早王慶就和桓石康一起帶著本部人馬一起趕往建康。

王慶手下的桃花軍在經曆了那次大戰之後,又從疫病營裏健全的軍士裏麵吸收了不少,回到桃花源之後,又接納了一些桃花源人,再次啟程到上明之時,桓衝又從其餘人馬內挑選出一些百戰悍卒補充進去,如今已經有了一千人的規模。

而桓石康所帶領的更是精銳中的精銳,不然的話那日那場艱苦卓越的埋伏攻城戰,也不會讓他領兵出動了。

在補充戰損兵員之後,又恢複了兩千人的編製,兩人合兵一處,共計三千人,倒是和曆史上記載的人數一點不差。

不知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還是說曆史總會按照它固有的軌道前行。

因為此時前秦大軍已經達到,所以一路之上二人並不敢怠慢,一路馬不停蹄煙塵滾滾,隻用了八天時間就急行軍達到了建康城外。

在遞交了文書,驗明了身份之後,二人留下軍隊在城外二十裏之遙駐紮,帶著少量的親衛前往。

當天到達建康城中之時天色已晚,兩人前去相府求見,門人說謝相已經安寢,並不見客,隨後任憑桓石康在一旁喊叫滅,依然將側門掩上。

這謝安沉穩之風果然名不虛傳,知道淝水之戰結果的王慶對此並不心急,而是感慨一番之後,拖著氣憤不已的桓石康回去安歇。

第二天一大早二人再次來到相府門前,卻被告知丞相已經出門,駕車前去山中遊玩,至少天黑才會回還。

王慶倒是沒感覺有什麼,桓石康卻被弄了一肚子氣。

“這謝安老家夥實在欺人太甚!如今秦國舉傾國之兵南下,叔父對此憂心不已,為助其一臂之力,硬是抽調出三千精兵前來助陣,你我二人風塵仆仆馬不停蹄的趕路,就是為了早日前來,多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