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白虎獻圖——曲轅犁現世(1 / 2)

王慶自從進入《鴻門宴》之後,就一直不斷有各種大事需要處理,對於農業方麵也就無暇考慮,直到現在開始在玉山給項伯守墓才有了不少空閑,經過蕭何這麼一提醒之後,方才開始考慮農業之事。

在秦統一之前,鐵犁牛耕就已經出現,因為其極大的提高了耕作效率,並且省下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就逐漸流傳開來,取代了之前使用了幾千年的耒耜。

到了現在,鐵犁牛耕已經變得極為普遍,當然,這裏是指被開發多年的七國之地。

也正是因為鐵犁牛耕的出現,才使得農業從原來集體勞作,逐漸的發展為個體勞作,漸漸的推動了土地私有化。

小農經濟的逐漸形成,鐵犁牛耕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如果從曆史自身的發展進程來看,此時的鐵犁牛耕已經是極為先進的耕作方式,以及耕作工具。

但在王慶這個從兩千多年後過來的家夥看來,現在的鐵犁牛耕,工具還是太過簡陋,耕作起來效率不夠高,而且也不夠精細。

王慶雖然是在為項伯守墓,但也不是哪裏都不能去,隻要在不離開墓地二十裏的範圍,沒事出去轉轉還是可以的。

前幾天在玉山附近閑逛時,他親眼見到了一家在田中用鐵犁牛耕種田時的情景,與他所熟知的比起來,實在有些不敢恭維。

主要是犁太過簡陋,看起來就像是一根不太規則的被放到的y形狀樹杈,後麵為把手,兩根‘樹杈’中上麵的一個讓牛來牽引,另外一根則插在土裏,破開土地。

與樹杈的唯一不同之處就在於插在土裏的那根上,穿著一個鐵製的三角形犁鏵……

這樣的鐵犁用起來極為費勁,因為不能依靠鐵犁本身來控製深淺,全靠後麵掌握鐵犁的人來控製,所以那個看上去頗為健壯的農夫,在耕了半日地後,也累的幾乎要直不起腰來。

同時,這樣的裏也沒有安裝犁鏡,沒有辦法把土往一麵翻……

也正是見到了這些,又聽到了蕭何提到重視農業這方麵的事情,所以王慶就萌生出了把曲轅犁建造出來的打算。

曲轅犁的圖紙,倒是不用擔心,經曆了這幾個課本世界之後,王慶也積攢下了不少積分,向係統換取一些圖紙還是沒多大問題的。

不過有些麻煩的就是,為了不用想著如何來解釋紙張的來曆,他需要將圖紙重新在木牘上重新畫上一遍。

原本的時候,他是想著找幾個工匠過來,將這曲轅犁的圖紙交給他們,讓他們打製的,後來又想,這各種器械製造也是一門大學問,發展開來之後,所創造出來的各種工具不管是對民生還是對軍隊都有極大作用,特別是王慶準備將炒鋼法弄出來之後,就更需要慎重對待了。

炒鋼法王慶本身就知道,倒是不需要向係統兌換。

正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正巧碰上虞子期這個大舅哥過來找他有些事情,王慶這才猛然想起,自己這個便宜大舅哥,最強的不是征戰,而是打製各種兵刃!

這讓王慶有種霍然開朗之感。

在古代,鹽鐵向來是要掌握在國家手中的,虞子期這個高級武器鍛造大師,又兼自己便宜大舅哥的人,無疑是管理鋼鐵以及各種器具製造的最佳人選啊!

王慶按住心中欣喜道:“內兄,若有一種農具,一人二牛,一日可耕旱田三十畝,水田二十畝,並且翻土均勻,你以為如何?”

(找了好久沒找到秦朝各種尺度之間的準確換算,這裏就以現在的一畝等於667平方米來寫了)

這個時代的人少不了與土地打交道,虞子期沒有跟隨項羽起兵之前,雖然不長耕作,但是對這些還是知道的,聞言不由睜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