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盡得魏地(1 / 2)

從王慶帶領精銳騎兵出擊到現在,不到半個時辰,魏豹的軍隊就已經襯底的潰不成軍。

在親眼見證了漢王的勇不可擋,在無邊的恐懼以及死亡陰影的籠罩下,無數的魏卒開始四散而逃,如同受驚的羊群……

“走!”

眼看著兵敗如山,已經回天乏術,也未見到變數出現,魏豹恨恨的大喝一聲,帶著身邊僅剩的千餘人兵馬,也隨著潰軍開始潰逃。

此時他已經沒有功夫理會魏國的得失了,隻能將原來想要把項籍在魏國擊潰的想法改為暫且逃離出去,而後整合諸侯聯軍,一起出兵將其擊潰,重奪魏地,殺進關中……

王慶、龍且帶人跟隨廝殺,沿途倒伏屍體無數,路遇漳河阻路,魏卒為漢軍所迫,於冬日進入漳河,凍溺而死無數,漳水為之堵塞。

魏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圍投降。

魏豹本來是不想投降的,但事情逼到這裏了,依照他對項籍的理解,不投降最大的可能就是死路一條。

他還要留取有用之身,為自己未來的的兒子打江山,此時也隻能忍辱負重,以期臥薪嚐膽。

不過為了穩妥起見,在項籍豎子麵前,他並沒有表現的太過硬氣,擔心會因此觸怒豎子,從而將他有用之身丟掉。

往後,漢軍在漢王項籍的指揮下,四處出擊,不到半月,就將魏地盡數攻下。

堅守城關的馮敬,在項聲將魏豹帶來之後,也出城投降。

魏豹王慶沒有殺,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拉攏魏地人心。

魏國滅後,他的接下來的目標就是繼續東進,將楚懷王給滅掉。

如此魏國便成為了他的後方,自然要盡可能的保持平穩。

當然,他也不會蠢到將魏豹獨自留在魏地,在東征的時候,自然是要將魏豹帶走,隨軍而行。

稍稍的整頓之後,依照先前製定出來的計劃,在魏國北部的韓信領軍往東而去。

因為殷王司馬印在戰爭中出兵共同伐魏,並且表示誓死追隨項王,所以大軍就將殷國留下,直接進軍陳餘的趙國。

在平叛魏國的過程中,王慶也接到了鹹陽來信,說已經把子嬰舊有勢力盡數鏟除。

因為作亂燒毀房屋無數,子嬰大失人心雲雲。

王慶得知大喜,關中最後一點隱憂也被鏟除了。

王慶便寫了書信回去,讓將作亂之人盡皆處死,但子嬰不要動,依然讓其居住在長門宮,還是安樂侯。

看起來和之前沒有什麼變化,但僅剩的一點力量被鏟除之後,再住進長門宮的子嬰,就真的變成了一個寡人,想要再次作亂,根本就不可能……

同時讓蕭何帶著一批培養出來專門治理地方的小官員,前來魏地,治理地方,安撫百姓。

這是蕭何最拿手的事情,必須要讓他來出馬。

經曆過不少戰爭的王慶明白,關於土地並不是說你打下來就是你的了,隻有能讓土地上的人聽你的,服從你的統治,能夠推行政令,收取賦稅,這才是真的歸你所有。

王慶所擅長的是攻伐,如今的魏國,在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將以魏豹為首的頑固勢力消滅之後,現在所需要的是春風化雨一般的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