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這裏,終於有了一個初步的平衡。
宰相們的權力被壓縮,哥舒翰領人前去潼關駐防,而郭子儀則領著朔方的兵馬在山西大展身手。
但是,這樣的平衡並不牢固,很容易就是被打破。
帝國用來製衡軍隊的是宰相,宰相又用什麼東西來製衡軍隊呢?
最根本的就是錢糧!
但現在的唐玄宗不得不麵對一個極為尷尬的事情,那就是他手裏沒有可以供養軍隊的糧食了。
當時的長安,每年的糧食缺口差不多是200萬石,麵對這樣大的糧食缺口,即便是強勢如武則天者,都不得不去前往洛陽,減少關中糧食壓力。
到了李隆基這裏,由於造船漕運等技術的提升,這個缺口被堵上了,因此上他才能安然的呆在長安城大明宮。
這裏起最大作用的,便是沿運河轉黃河西入長安這條運輸線,也可以將之稱為大唐帝國的生命線。
現在自陳留以西,一直到潼關,這裏的黃河都被安祿山所控製,江南的米糧根本就運送不過來。
而且這一段沿岸還建立有諸多的倉庫,全國超過六成以上的錢糧布匹都在這一線分布,現在一下子都落入到了安祿山手中。
關中剩下的唯一運糧的渠道,就是通過南邊的長江沿漢水北上。
但是這樣運送錢糧,相對於每天的消耗,實在是杯水車薪。
所以在強撐了六個月之後,李隆基終於撐不住了,便下令硬逼哥舒翰帶兵出潼關,準備擊潰在東都洛陽稱帝號燕的安祿山。
隻有將黃河漕運徹底的恢複,李隆基才能保證大權不失,保證對地方節度使的控製。
當時的情況絕對不是史書上所記載的那樣,說什麼隻要堅守潼關便能耗死安祿山雲雲。
這是後來肅宗當政以後,寫史書的人所采用的春秋筆法,為了證明唐玄宗多麼愚蠢,從而來襯托他們直接甩掉老皇帝擁立好擺布的新君的正確性。
至於被逼的望著長安嚎啕大哭的哥舒翰,以及被斬的高仙芝封常清等,也不能說他們對於皇室就不忠誠。
隻是在保持對皇室的忠誠的同時,他們也要為自己的部下為自己來考慮。
沒有人願意被帶著枷鎖,所以這些軍方大佬自覺不自覺的就會與中央對抗。
堅守潼關不出,固然有軍事上的考慮,但政治方麵的考慮也不是沒有。
那就是以此不斷的消耗中央的力量,最終將困在身上的枷鎖掙開。
而且當時出兵的時機還是很不錯的。
郭子儀帶領兵馬平定山西之後,東出太行井陘口,直接攻打安祿山的範陽老巢,硬生生的將範陽從中間打通,南北隔開。
史思明被打的躲在博陽不敢出來,而且東北方麵劉客奴殺死安祿山留在平盧的核心副手呂知誨,臣服大唐,而後帶兵迅速往西南而去,攻占盧龍、漁陽,直逼範陽。
東南方麵有反安祿山的顏真卿帶著三千五百精銳靜塞軍……
可以說安祿山的後方也是處處冒煙。
因為要兼顧北方的老巢,所以安祿山也不得抽調兩萬多精銳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