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銅胎青花瓷鼻煙壺修複報告(1 / 2)

乾隆時期盛產了許多種類繁雜的鼻煙壺,其中又以瓷煙壺比較多,另外還有玻璃鼻煙壺中的料胎胎琺琅彩也比較盛行,像這種銅胎青花瓷鼻煙壺算是比較稀罕的,由於做工繁複,又是銅胎內裏,是以非凡人不可得。

鼻煙壺上有落款,乾隆年製,於程和老肖都鑒定過,確實是真品。

鼻煙壺的外胎上的漆色已經有些褪色,上一個修補工匠顯然並不是行家,用了別的漆色補上,但並沒有能完全複原出這隻銅胎青花鼻煙壺的本來樣貌。

於程先是拿起一旁的相機給這隻壺拍照,然後做文字記錄。

照相機是老肖從南京帶過來,這種東西在這個時候還是個稀罕物兒,大概隻有中統和軍統這些專業機構才有。

十一回頭看了眼老肖,見他已經帶好了手套,穿上了白色的褂子,神情嚴肅的看著於程在記錄本上做紀錄。

老肖說,“文物是曆史最好的述說者,還原修複文物不隻是文物本身得到保護,而是以自身來觀物,以物觀己身,在文物修複的過程中,了解它,融入它,並重中得到體悟。”老肖的神情很是莊重,這是第一次,十一覺得老肖看起來像一個值得尊敬的學者,一個深藏不露的高人。

十一目光不由得隨著於程和老肖的動作落在工作台上,一邊看著兩人取來一隻銅盆,在盆的內裏墊了一條幹燥的毛巾,再用防水的塑膠套了一層,然後把鼻煙壺放入水中,又加入了一些溶液浸泡。

十一好奇的看著老肖放在手邊的溶液瓶子,問道,“這瓶子是用來幹什麼的?我看這隻鼻煙壺看起來挺好的啊,你們還要搗騰什麼?”

老肖笑著說,“這個鼻煙壺是經過修複的,但是民間手藝人,修複技術比較粗糙,如果不進行拆分,二次修複,這隻鼻煙壺的真正全貌就難以展現出來。現在要用丙酮溶液浸泡,進過浸泡之後,鼻煙壺上的膠或石膏,石灰粉就會自然脫落,等全部拆分之後,再進行二次修複。”

十一一臉好奇的盯著銅盆裏的鼻煙壺,果然,不到二十分鍾的時間,銅盆裏的鼻煙壺胎麵開始出現裂痕,修複時補上去的補料熔化開來,鼻煙壺外麵的青花瓷碎成幾片,露出裏麵的銅胎。

老肖和於程小心翼翼的把鼻煙壺銅胎和瓷片撈出來,用柔軟的布料擦幹,然後用軟毛筆輕輕掃掉瓷片接口和銅胎表麵的補料殘渣。

這隻鼻煙壺的器口邊沿又小的傷口,已經被扣上了銅鑲口,手藝還算精湛,無須再重新拆卸。現在最重要的是把器體的碎片重新拚接,這就要用雞蛋清調石灰粉粘堵上了。( 這種修複方法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還在使用,介於本文民國背景,修複技術也盡量沿用古法。)

於程又用相機把拆卸好的碎片拍照記錄,老肖已經在調雞蛋清和石灰粉。

於程做好記錄,由老肖進行拚接,於程則要去準備施釉的材料和工具。

“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這修補技術簡直是一種災難。”於程一邊嘟囔著,一邊整理釉料。

“這不是挺好看得麼?”十一摸了摸鼻尖,伸手碰了下一塊碎片上的釉彩,還真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於程一把排掉她的手,“不要亂動。你沒看見器身上的釉彩都已經縮釉了麼?”

“縮釉?是什麼?”十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呆愣愣的看著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