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萬物,都為吾人所用,但是要用得適當,不可浪費。偏偏一般人大多喜歡貪多,可是“多”未必是好,“少”也未必不好。財寶太多,要花時間心力來保管;廳堂太多,要花人工力氣來打掃。甚至一般人說養兒育女是有“福氣”,的確,多兒多女,多“福”也多“氣”,可見凡事並不是多就是好,多也有多的壞處。
現在茲將“多”之過,提供給好“多”者參考:
一、多吃無滋味:據聞,過去帝王吃飯,都是一百樣菜,但是我們也沒聽說哪位帝王吃出歡喜來;反而一般平民,青菜蘿卜,醬瓜小菜,感受到滋味無窮。假如有人每天都是大吃大喝,所謂“病從口入”,吃多了,不但沒有滋味,還會吃出病來。所以現在社會進步,提倡健康飲食,可見“吃”的文化也在進步。
二、多言沒價值:有人喜歡說話,但說得太多,也給人討厭。尤其現代人講話,不講究修辭,不講究條理,不講究分寸,甚至言不及義,所以多說也無意義。
三、多忌失親友:有的人平時生活裏忌諱很多,例如,早上出門看到送葬隊伍,覺得觸黴頭;眼皮跳,認為會有禍事發生,不敢出門;聽到烏鴉叫,認為不吉祥;農曆七月不可搬家、不得嫁娶,甚至逢到本命年會犯太歲,諸事要特別小心等。因為忌諱太多,迷信太多,搞得親朋好友與他往來,難以正常,因此漸漸疏於聯絡,終致不相往來。
四、多慮事難成:做事要考慮周詳,才不致匆忙有錯,但考慮太多,也難成事。南宋時,為了要不要反攻伐金,多所猶豫,終於失去大好機會;唐太宗一代明君,可是當初長輩們議論誰可繼位,如果他也猶豫不定,則“玄武門之變”就不會發生,接下去李家兄弟的爭鬥,對國家的影響將更不堪設想。
五、多財增危險:人生道德愈多愈好,學問愈高愈好,隻有錢財不一定愈多愈好。“人為財死”,人因為希望聚財,因而招致殺身之禍,曆史上比比皆是。錢財為五家所共有,過多的錢財反而增加內心的不安。有的人走路被搶,不就是為了多財;居家不安,不也是因為財多怕被人覬覦嗎?所以聰明的人,錢財不求過多,隻求夠用。
六、多心少人緣:多心也是人的一個毛病,天下本來無事,為了多心製造了很多的是非、閑話。多疑必定少朋友,多心必定失去很多的善因善緣,《金剛經》講,狐疑不信,也是障道因緣,所以我們平時要用心,但不必太多疑心。
上述六事,正是所謂“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水的”,如果不會,就沒有這些危險。例如,沒有多財,就不會有人借貸,就不會被人倒閉。甚至世間上有的人交際多,自然會應酬艱難;朋友過多,自然難以周全;衣服用物太多,成為累贅,所以凡事適可而止,不必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