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所有的時空、人我對待。一念之間,在時間上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在空間上超越東西南北十方。一念之間,如虛空之擁有宇宙;一念之間,如白駒過隙之迅速。我們的一念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一、成功與失敗在一念之間:企業家如張忠謀、林百裏、郭台銘等,他們成功的龐大事業,是在當初一念之間發展出來的;另外有許多台灣地區的大佬、企業名流,他們最後垮台倒閉,也由於一念之間算計不善。一念之間讓多少人成功,一念之間也讓多少人失敗,甚至疆場上的一名將軍,一個口令,可能讓萬千人喪生;聖賢仁王的一個好念,也可能使無數黎民因而得救。大人物的一念之間,關乎國計民生;小人物的一念之間,影響自己全家生存得失,一念之間,豈可不慎!
二、快樂與痛苦在一念之間:一般人都希望增加物質的擁有,物質享受固然其樂無比,但是一旦擁有的東西失去了,就會陷入愁雲慘霧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終日。因此,一些有道的聖者,如東晉的道安大師,他希望自己擁有的東西愈少愈好;大梅法常禪師“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株鬆花食有餘”,他也不勝其樂;大迦葉居塚間,與白骨為伍,其樂也無窮;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見痛苦與快樂不是決定於外在物質的有無,而在自己心境的修養。
三、富貴與貧窮在一念之間:世間上,人有貧窮富貴之分,但是貧富不在於錢財的擁有多少。有的人家財萬貫,但心裏不滿足,他就是富有的窮人,也有的人阮囊羞澀,但是知足常樂,他就是貧窮的富者,因此從物質上很難定人的貧富,心境才能決定一個人的苦樂。心理不滿足的人,雖居天堂,猶如地獄;少欲知足的人,雖處地獄,也如天堂。可見貧富隻在於一念之間的滿足與否?
四、善良與邪惡在一念之間:《大乘起信論》說,“一心開二門”。二門就是“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真心是一,明白真心則了脫生死,見到自性;假如不能明白自性,隻有五趣六道輪回。因此,天堂地獄隻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也擁有天堂地獄。有的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人一再生死輪回,所以與其了解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了解自己的真心。
五、覺悟與迷惑在一念之間:一念覺為悟,一念癡為迷,“迷即眾生悟即佛”,因此諸佛菩薩的淨土,其實隻是居住在覺悟之中;法界凡愚眾生則是住在迷界裏。假如一個人心中有佛菩薩,有道德良心,有眾生的利益,他離覺悟也就不遠了;假如這個人心中隻有自私自我,隻有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重視別人的福祉,這就是癡迷到極點了。
六、天堂與地獄在一念之間:常有人問:“天堂地獄在哪裏?”當然,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獄在地獄的地方,不過此說一般人並不容易了解。其實,天堂在人間,地獄也在人間。你看,那些生活舒適,衣食住行十分享受,家庭和諧無諍的人,就是生活在天堂;反之,妻離子散,三餐不繼,甚至受到刀傷、槍殺、棍打,乃至市場中那些吊掛、倒提的,不就是地獄嗎?但真實說,天堂地獄在我們的心裏,心中一念善就是天堂,心中一念惡就是地獄,你願意在天堂裏呢,還是在地獄呢?可以解剖自己的一念之間在想什麼,就可以知道了。
以上所說,三千世界、大地山河、無量阿僧祇劫、無數芸芸眾生,乃至天堂地獄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一念之間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