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攜手共進(1 / 2)

":" 放榜之日,所有讀書人皆是著急不已,紛紛爭相前往。

李牧笙絲毫不急,他同蘇積玉在客棧內煮茶,倆人頗為愜意。

“東湖縣桃花村李牧笙,此次會試第一名!”送喜人笑嗬嗬入客棧,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褶子。

蘇積玉臉上帶著笑容,高興不已,拿出早準備好的紅封遞上,裏邊可足足包了三兩碎銀。

“恭喜李公子。”報喜人一摸,笑得咧嘴,他又自打臉道,“是會元公。”

曹宗玉也獲得了不俗成績,在第十名,蘇紫蘿很是滿意,但聽聞李牧笙是第一名,喜悅便衝淡了些。

消息傳回東湖縣,蘇縣令是大喜不已,他不僅能得到彰揚,功績也會記上一筆。

更重要的事,會元和第十名,都是他的女婿。

楊氏大喜過望,聞得李牧笙排名又撇嘴,嫉妒得發狂。

李家同樣沉浸在喜悅中,崔氏抱著李崇光抹

了好多次眼淚,那是欣喜和欣慰。

“老頭子,咱們老李家真的翻身了。”崔氏激動道,“太好了!”

李崇光重重點頭:“接下來就是殿試,若是過了,笙兒就要在京城安家。我們是他的家人,自然是要陪著他,你們覺著如何?”

“都聽爹的。”趙珍香笑容滿麵道,她如今不缺銀兩,攢夠了本兒。加上她人聰明不偷懶,不管處於何地,都能把事辦的風風火火。

這段時日,她跟崔氏太合拍了!

其中大伯一家來鬧事過,大致意思便是本同根生,一人發達,當帶著他們才是。

這番不要臉被崔氏和趙珍香罵走,婆媳合作,所向披靡!

蘇積玉和李牧笙去了京城,買了住宅和婢女等,又置辦了好些東西。院子裏照舊是種滿了花草,還搭建了葡萄藤架。

倆人時常坐在藤架下烹茶對弈,談經論道,吹風哼曲兒,日子過得好不瀟灑愜意。

李牧笙進了京城有名的德陽書院,裏邊的夫子乃是當今太子的太傅坐鎮。

蘇積玉則是一手創辦了舞堂,隻收二種人,一有天賦,二有毅力。

舞堂剛開始還無人前往,蘇積玉也不著急,她將後世改進的舞姿都默記下。

偌大的舞堂四麵都是銅鏡,蘇積玉盡量還原後世的舞蹈室,沐浴屋和茶屋同樣都有置辦。

“蘇大家”三字開始在京城鵲起,不久後,大夥兒都注意到西巷有家舞堂就叫做“蘇藝舞堂”。

難不成東家就是那“蘇大家”?大夥兒好奇的還是那被世人傳得神乎其乎的容貌,當真那般傾城絕色?

於是乎,連續幾日,蘇藝舞堂絡繹不絕的客人,其中不乏想入舞堂的人。

蘇積玉很快找到了想要收的學生,開始潛心手把手教,不再收人。

半年後,殿試開始,李牧笙在金鑾殿大放異彩,鋒芒畢露又懂得內斂。

麵對皇上的種種問題,他對答如流,不刻意奉承又給了他麵兒。李牧笙性情本就溫和,談吐溫潤儒雅,所議之處令人意想不到又合乎情理。

更為重要的是,他將水利問題給了個明確的解決方向,引得皇上又問該如何使得橋梁更為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