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縣現在人口眾多,現下又不能和外界進行交易。他們在此處,幹脆就讓鋪子都開起來了,並且又新開了一些鋪子。
因為很多人閑著沒事幹,雲依依幹脆把人招過來一起造紙。
這古代也是有造紙術的,方法也簡單,就是斬竹漂塘。將竹子截成5到7尺長,然後就地開挖水塘,截斷的竹子在水塘內浸上100天,取出時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讓竹材軟化。
然後將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個晝夜,經過堿液的蒸煮。然後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內漂洗,然後再放進鍋裏浸石灰水蒸煮。經過反複蒸煮、漂洗,竹子的纖維逐漸分解。
最後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裏舂成泥麵狀,搗爛後的原料用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裏麵。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紙膜。用催化劑來控製紙纖維懸浮液的濃度。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板上,然後小心地移開竹簾,紙膜落在板上。以重物擠壓,排出紙頁中的水分,焙紙時先在夾巷內生火,然後將將一張張濕紙攤在牆上,使紙張慢慢幹燥,幹透後揭起來。
這樣做出來的紙張柔軟,比大周的用紙還要好一些。
大周雖有造紙術,但也隻是掌握在特定人的手裏,並不外傳,所以這還是他們頭一次製作出這樣的紙,都感到驚奇萬分。
這些日子,他們簡直就已經把雲依依當成神一般的人物,無論她說什麼,他們都聽著,倒是很聽話。
“這就是紙?”縣令震驚道,他還是第一次看到紙張製作出來的過程,感到有些玄妙,“夫人怎麼會製作紙?”
《天工開物》裏麵其實也記錄了造紙的步驟,但步驟要簡單些,製作過程也要簡陋一些,最後的成品也沒有這麼好。
他們如今用的紙張,就是非常粗糙的亞麻紙,寫字也不方便,但尚且還可以用。
但眼前的紙張卻要平整許多,摸上去也光滑些許,讓人不由自主地讚歎一句好紙。
他們如今雖然被困在了此地,但不僅什麼都不缺,反而用的東西,都是最好的,就連紙都能自己做,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但是驚訝著,縣令居然又覺得淡定了。
燕清河眼底劃過了一抹光,淡淡道:“嗯,我娘子什麼都會。”
縣令轉過頭,就看到不遠處的樹影動了動,好像有微風飄過。
雲依依趁著這個時間,再縣城做了不少事,不僅帶領著大夥做了紙,自給自足,有空時,還教他們認字。
造出來的紙,除了可以用來擦屁股,當然還能用來寫字。
浮山縣的毛筆已經斷貨了,外麵也沒有人供貨,凡是有些背景的人,都已經逃難去了,所以縣城裏麵反而便隻剩下了一些普通百姓。
雲依依幹脆就把樹枝給燒黑,以此用來做成筆,也能在紙上寫上很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