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大漢皇朝正西方邊境之地,矗立一山,約萬餘丈,名曰“天柱”。壁立千仞,枯鬆迎迓;奇峰異石,凶禽異花,在所不少。

天柱山於世俗之中,名聲並不廣遠,唯有喜邊外曠涼之氣,或偶然遊至者,方有緣窺其一貌,多驚為天人,遂決意定居於此。然多為世俗名利所羈絆,於有生之年再難來遊此山。

其中有文人騷客借詩書寄情,述天柱山之奇、絕、詭,卻也僅是意通於曾遊至天柱山者,互為期免罷了。

遠望天柱山,山體與四周曠涼之意並無二致,但若是走到近處,山表卻是綠意如春,有江南小家碧玉之感,此乃天柱山一奇。

今日的天柱山稍顯怪異——竟寂寥有若無物!

原來,今日乃是居於天柱山的天蜀劍宗,開山收徒之日。

天蜀劍宗乃是當今修行界中正道九大派之一,僅次於儒家門下的浩然府,但觀其這幾代門人修為,隱有躍然而上、執修行界牛耳之勢。

天柱山四周的寂寥光景並未持續多久,於東方天際便出現了一道赤色驚虹。

這驚虹來得好快!

倏忽之間,便已趕至了天柱山前。眼見這道赤色驚虹便要撞上天柱山時,那虹速卻無分毫減下之意,然則石碎虹滅的景象並未出現,反倒是發生了一件有悖於世俗常理之事。

隻見那道虹光速度如故,卻總是撞不到天柱山,反而給人一種山與虹俱渺然的感覺。便在此時,以赤虹為中心,天柱山山表空間忽地如水麵般向四方波動,那道虹光也好似鑽入了另一處時空,隱約間,似有仙鶴蹁躚。

那道赤虹消失未久,又有數道各色虹光,相繼破空而至。更有一道無形無色,波紋起時,才知又有虹光進入。

各色虹光入山之時,波紋起處,或有仙人蹈空而行,或有雕梁畫棟浮空而立,或有異獸踏雲而過。各種於世俗中難見之事,相繼出現。

數道虹光過後,又自沉寂下來。卻也隻是靜寂了約有一炷香時間。

於天柱山西北天際,有一輛青銅車禦空向天柱山駛來。車前有四獸,似馬非馬,馬頭馬身,然其頭頂有角,四肢短而健碩,末端非掌是爪。

獸後立有一人,其身高三米有餘,除身高特異於常人外,麵貌形體並無異處。車內有兩人,一中年,麵貌平平,雙目卻是精光四射,觀之不凡;一少年,約有十二、三歲,麵目俊朗,小劍眉亦是傲然。

這輛青銅車緩緩禦空而來,似乎尚需一刻鍾才堪堪能到得山前,然其速實則迅捷無倫,竟是比方才那數道虹光更快到達了山前,隻是這輛青銅車到得山前之後,並不像那些虹光一般直闖進去。

隻見那巨漢左手輕握,車前四獸如被縛住一般,揚蹄急止。

坐在車後的中年人從懷中掏出了一張淡白符紙,扔向車外。符紙剛出青銅車,便憑空聽到一聲鶴唳,那符紙竟變作了一隻白色小鶴向天柱山飛去,飛行間迎風而漲,到山表時,已與尋常白鶴一般大小。白鶴撞山,並未出現波紋,而是無聲無息的沒入了山體,竟似非實物一般。

爾後,山體前方空間一陣沸騰,生出朵朵雲彩,方才的仙家景象再次出現,卻是更顯真實清晰。

車上二人已然站起,肅然而立,那巨漢右手軟鞭輕揮,四獸隨之緩緩前行,非是方才那般似緩實疾,似乎是怕驚擾甚麼。

青銅車過後,又有數批人馬先後趕至。或作書生打扮蹈空而行,倏忽而沒,倏忽而現;或是執杖老臾駕雲而行,其速迅疾,難窺其跡;或是鐵甲壯漢禦獸騰空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