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人收拾了一下店鋪,關上鋪門,去了鄭員外的宅子。
鄭向文早就給自己的一些親信放過出消息,說京城那邊爭儲愈演愈烈,恐怕會有動亂,若是有生麵孔出現在理縣,尤其是操著京城口音的生麵孔,須得多加提防,以免生出事端。
一眾親信有些不解,京城那邊起火,豈能燃到理縣這偏遠的彈丸之地來?
鄭向文則解釋,理縣乃是邊境,與鄰國相隔很近,而那鄰國的公主一直與辰王殿下交好,若辰王打算借鄰國之力,理縣勢必會成為一條要道。
一旦如此,大兵壓境這種事是瞞不住的,理縣眾百姓勢必都會看在眼裏。
而這裏離京城有數千裏之遙,一旦有人走漏風聲,辰王的事恐怕就會敗露,故而辰王勢必會殺人滅口,不然事情有敗露的機會……
一眾親信聽了這話不免憂心忡忡,逸王和辰王爭儲的事,他們都是知道的,最怕的就是明明不想摻和這檔子事,卻莫名其妙被牽扯了進去。
若辰王打算借助鄰國之力對付逸王,理縣的確會成為一條必經的要道。
而向鄰國借兵這種事,並不是什麼上得了台麵的事。
事成之後,辰王勢必是要掩蓋風聲的,理縣的人恐怕不會被辰王留下活口——做了羞於告人的事,自然不會想叫人把這些事傳揚出去。
到時,理縣的這些百姓,恐怕都命不久矣……
聽鄭向文這麼一說,眾人不免提心吊膽。
“鄭員外,你的意思是我們不能讓那辰王殿下有從鄰國借兵的機會?”其中一人問。
鄭向文搖了搖頭:“也不是非得如此,我們也可搬離這個地方,隻要不被攪和進去,便不會有人找麻煩找到我們頭上來。”
“鄭員外,你說這話我就不愛聽了,我祖祖輩輩在這理縣紮根,哪能說走就走?”
“我祖祖輩輩都在這兒過了數百年了,你說搬,我們能搬到哪兒去?”
“我看啊,就不能讓那辰王殿下從鄰國借兵,鄭員外說得沒錯,那辰王可不是什麼好東西,既沒有逸王的赫赫戰功,也沒有逸王那麼為國計民生鞠躬盡瘁,他憑什麼跟逸王爭儲?也就是仗著皇帝老兒喜歡他,他一旦從鄰國借了兵,不說我理縣的人要被他悄無聲息地滅口,就是逸王殿下,恐怕也會成為他的手下敗將!”
“就是,哪能這麼容易就讓他陰謀得逞?”
眾人一時間議論紛紛,有的不想因辰王借兵的陰謀而被斬草除根,也有的對陸泓逸這個逸王殿下的處境憂心忡忡。
這裏雖然不是戎疆,但鄰國偶爾也來作亂,隻是因為這裏地勢優越,所以鄰國才不敢顯露狼子野心。
也正因地處兩國交界之處,所以這裏的百姓才更加明白安穩和平的來之不易,將陸泓逸這個屢屢去戎疆平亂的王爺視為心中神明。
而那辰王,雖表麵上仁義道德,但誰不知道他背地裏做過不少下作的事?
這樣的人,壓根就不被眾人看在眼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