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挺別扭的,但是換句話來說就是拎的清楚。
他喜歡俠隱這個故事,十分喜歡,但是另一方麵他討厭俠這個詞彙。
俠這個字太小了,隻能在巷陌之中發光。
他想構建的藍圖太大了,比一人一城的郭靖還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電影中的每個人人名之中都有隱喻存在。
【藍】青峰,關巧【紅】,朱潛【龍】,唐【鳳】儀。
前麵兩個無需太多解釋,後麵兩個代表的是北洋軍閥。
北洋政府的國徽上就有一龍一鳳的圖案。
所以結局就顯得意味深長,李天然將被拔了牙的藍青峰交到漂亮國醫生的手中,讓他休養生息。
自己則成了關巧紅的忠實擁躉,繼續展開對抗。
“所以你要糾結起來。”
江文嘴裏冒著煙,一字一頓的給季雲講解著核心思想。
和上一部讓子彈飛不同,這部電影編劇之中並沒有季雲的參與。
其實相比於剖析爛熟的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所翻起的浪花也沒有那麼大。
網上也隻不過罵了兩天江文跌下神壇,殊不知這才是他的正常水平。
他刺激觀眾的點永遠是荷爾蒙,而不是腎上腺。
季雲點了點頭,“愣頭青唄。”
江文一笑,“跟你聊天就是輕鬆,他們誰能明白我想說什麼呀。”
大抵就是李天然這個角色是那個時代所有年輕人的縮影,在革命的道路上屢屢碰壁,能嚐試過得路子全都嚐試一遍,有著年輕人的不屈向上,也有屢屢碰壁之後的萎縮之感。
“這片子爽不起來。”
季雲撇了撇嘴,“你就沒想著掙錢。”
江文哈哈一笑,“掙錢誰不願意啊?誰說不愛錢那純屬編瞎話。”
“想站著把錢掙了。”
“大侄子懂我,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金老的著作電視劇適合改編成電視劇,因為所有的主角都是伴隨著成長這一主題。
成功的電影版也有,但是這些成功作品的共通點都是快速的略去了成長的橋段。比如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張無忌十幾年的磨練被二十分鍾解決。
電影的篇幅短,觀眾想看的不是一個混小子成為一代大俠,而是一個平凡人遭逢大變之後異軍突起。
而江文就想要講述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通篇都在描述李天然這個角色的成長路線。
他不敢直麵自己的仇人朱潛龍,隻敢偷偷在唐鳳儀身上蓋章。
很慫,很沒勁,但是很真實。
廢話,誰願意看這種真實的東西,地球OL天天上演這種橋段,我們想看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
“結尾總該爽一下子吧?”
季雲還是想為票房考慮考慮的,這片子的質感精度都沒得挑,但是故事藏得太深了,深到沒有了解過老蔣那派人的作風真就一點也看不懂。
正經人誰閑的看老蔣啊?
江文堅定的搖搖頭,“爽不起來。”
“真真兒的爽不起來?”
“爽不了。”
“那也得拯救拯救。”
季雲沒有他那票房撲街之後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霸氣和坦然,他是愛錢,誰不愛錢誰是王八蛋。
“改劇本?”
“稍微挖出來一條明線,這暗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