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的早晨7點,一對青年男女等候在北大附近的公交車站牌下。
男的穿著一身運動衣,肩挎背包,精神抖擻,一副神清氣爽、精明幹練的模樣。女的外罩一件米黃色帶帽風衣,上身內穿乳白色翻領薄線衣,下著一條淺藍色休閑鉛筆褲,身材嬌俏、姿容豔麗,隻不過她哈欠連天,一副沒睡夠的模樣。
她的小嘴邊打哈欠邊嘟囔道:“哥,咱們有必要…….這麼早……趕公交車嗎?人家昨天寫作業……到12點,到現在……連7個小時都沒睡足。啊,困死我啦。”
男的安慰她道:“蓉蓉,咱們必須起這麼早。從這裏去香山得坐331路公交車,線路很長。今天正趕上香山紅葉節,人必定又多又擠,從這裏出發晚了,趕上人多就得站一路。早點走,人少有座,而且這時去了那裏可以避開遊人高峰,畢竟咱們是去觀景不是看人。”
女的聽了男的這番說辭,感覺他說的很有道理,就邊打哈欠邊點頭稱是。這二人不是旁人,正是處於情熱之際的黃誌斌和薑昱蓉。
二人等了好大一會兒,才看到311路公交車慢條斯理、晃晃悠悠的趕了過來。等二人上車才發現這趟公交車差不多坐滿了人,隻在車尾有兩張空座,其餘的空座都是單人座。二人為了坐在一起,隻好坐了車尾的兩張空座。
一落座,薑昱蓉就靠在黃誌斌的懷裏繼續打盹,過了一會兒,在車的搖擺下,她就又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估計確實是缺覺。
黃誌斌怕她睡夢中著涼,就在座位上扭動著身子脫了自己的運動服,給薑昱蓉披上,並且掖好,一副哥哥疼妹妹的模樣。薑昱蓉也被他的動作攪醒了,看到黃誌斌給自己披蓋衣服,就又安心地倒在他的懷裏繼續補覺。
一路上公交車走走停停,人們上的多下的少,走了1個多鍾頭才來到香山。黃誌斌搖醒了薑昱蓉,拉著迷迷瞪瞪的她下了車。一下車,二人就發現這裏又是一番景象:
香山公園門口彩旗飄飄、迎風招展,大大小小的橫幅拉了十幾幅,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你來我往、亂亂哄哄的十分熱鬧。
有很多旅遊團的導遊打著團隊的旗號,拿著擴音器招呼著自己的團員,有的說著團隊行動的要求,有的忙不迭地介紹香山的曆史和景點。
遊人們有的左顧右盼、東奔西走忙碌個不休,也有的七嘴八舌、南腔北調地議論著什麼,就是沒有多少人理導遊的茬兒,急得有幾位導遊發了火,大聲嗬斥自己的團員要服從行動聽指揮。
黃誌斌扭頭對薑昱蓉說道:“蓉蓉你看,咱們起了個大早,還是幹了個晚集。先找個地方吃點這裏的早點填飽肚子再說,待會兒可要費腳力呢。”說罷他拉著薑昱蓉找到一家賣老豆腐、油條的鋪子,二人點了老豆腐、油條和小菜,西裏呼嚕將就著吃了些,也不知他們填飽了肚子沒有。
吃罷,黃誌斌和薑昱蓉就急忙來到售票處買了門票,排著隊進了公園。進了公園後,黃誌斌沒多做耽擱,拉著薑昱蓉首先直奔香山碧雲寺而去。
碧雲寺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的三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每個院落采用各自封閉的建築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三百多級階梯依照地勢而修,形成一個比較特殊的布局。
因寺院依山勢逐漸高起,為不使總體布局景露無遺,故而采用迥旋串連引人入勝的建造形式。每進院落各具特色,給人以層出不窮之感。山門前有石橋一座,緊靠山門是一對石獅子,蹲坐於須彌座上,身軀瘦長,威武如生。
他倆進了碧雲寺第一座院落,院內一時人頭攢動、香豔繚繞。正殿是彌勒佛殿,燒香拜佛的遊客人絡繹不絕的,讓人無處下腳。
見此情景,黃誌斌急忙拉著薑昱蓉來到第二進院落。
這個院落的的正殿是大雄寶殿,寶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同樣有一批遊人在燒香拜佛,因為人多輪不過來,許多遊人手裏撚著香等候在大殿外麵。大殿後有八角形碑亭,碑亭內立有乾隆禦筆親書石碑,記述了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間重修碧雲寺的盛況。
二人簡單的順著院落轉著看了看建築,因為這裏人多,而且覺到香火熏人,就又快步來到了碧雲寺的第三進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