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請假,明天開始存稿,不會再有斷更現象了
……
慣例,上一章無關內容,大家散了吧
……
雖然時間有限,從前身記憶中提取到的信息不夠全麵,可卻已經足夠解開之前的疑問。
李從心終於明白,楊老為什麼那麼痛心疾首,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前身那麼勤政用功,卻依然惹得民怨四起,被稱為昏君。
這是因為這位和他恰巧同名同姓的前身,急切地參與到國家治理統治中的行為,其實並不是出於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懷,而隻是單單隻是出於他本人對權利和統治的欲望。
也就是說,楊老說的一點都沒錯,在如今大順,要做一個好的皇帝,其實不應該太親力親為地去治理朝政,反而應該將心思花在吃喝玩樂上,保持一個好心情。
這二十一世紀的大順,需要的不是皇帝,而隻是“天意”,隻是一個群體祝福,一個人形buff。
從前身的記憶力可以知道,這個世界的初中曆史教材上明確地寫著,大順其實是早於大嚶帝國、第一個施行君主立憲製的國家。
順太祖退位前,便已經促使大順改革,將大部分的執政、立法、軍事權利都交給了內閣。
隻不過由於太祖神異,留下許多不同凡俗的手段約束內閣,再加上曆代大順皇帝身懷天帝之血、有“天意”之能,大臣們都怕惹惱皇上而致使黴運加身,因而皇權並沒有被削弱多少。
大順的上層政治體係更接近於君主立憲製中的二元君主製,除非皇帝本人主動提出要執政,否則平日裏的大小事務皆由內閣處理,以內閣首輔為最高政治領袖。
不過內閣要向皇帝負責,而皇帝也可以隨意更換內閣和首輔人選,並不存在被架空的情況。
非要打比方的話,那應該說順太祖之後的大順皇帝們,比較類似於前世倭國二戰時期的天皇,是君主立憲製度下一個有實權的首領。不過相比較而言,大順皇帝的地位更高,在名義甚至實質上基本仍保留有封建時期的權利
隻不過近百年來,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民智開啟,社會變革太快,使得大順皇帝們很難跟得上這樣一個偌大帝國對執政者的要求。強行自己參與到政事之中,隻會是誤國誤民。
索性近幾代大順皇帝,都沒有自己執政的意思,將政務都交給內閣全權處理。反正在順太祖留下的約束下,沒有丟失江山之之虞,而且整天忙死忙活也沒有好處,倒不如找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輕鬆自在,使得“天意”趨吉。
如此百年、幾代皇帝下來,這種模式近乎變成了一種潛規則。
大順皇帝隻需好好享樂,保持一個好心情,使得“天意”異能保佑國民風調雨順、福星高照,而在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的內閣精英們,則作為實質上的政治領袖,統領一切事物,治理整個國家。
在大順百姓乃至於高官大臣們眼中,皇帝有什麼愛好不重要,隻要做的開心,哪怕喜歡砸寶貝聽響兒,在如今這個生產力極大發展的大順來說,都不過是九牛一毛。隻要“天意”趨吉,福星高照,多少損失都能成倍彌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