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世紀,阿裏汗的家族就一直統治著印度的海得拉巴德邦,阿裏汗是唯一一名不居住在英國但卻享有崇高皇親頭銜的印度人,這主要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無償向英國財政部捐贈了巨款。
新官上任,艾倫威爾遜也在之後將自己從德裏大學挑選的助手名單,交給了巴倫爵士這個英屬印度公務員的領袖,實際上是十萬英國公務員控製英屬印度這麼大的殖民地。並不存在機構臃腫的問題。
就算有這個問題,那也是上百萬印度裔公務員的問題。所以巴倫爵士並沒有對挑選的十個助手有意見,就算這些剛剛還在德裏大學,或者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有些資曆不夠,同樣不是問題。
審核的主要問題在於,不希望這些德裏大學的年輕人,出現明顯的蘇聯傾向。這一點巴倫爵士也沒有對艾倫威爾遜隱瞞,防備蘇聯影響力的擴大,幾乎從蘇聯剛建立就已經開始了,二戰當中英國就竭力將德國的怒火引向蘇聯,最終也算是部分成功,沒成功的那部分,被大英帝國自己承受了。
“你要知道現在英國本土就有一個後世叫劍橋五傑的組織,會不會直接瘋了。”聽著巴倫爵士的話,艾倫威爾遜的嘴角不由得抽動,那可是冷戰時期蘇聯間諜機構的得意之作。
腦海中的念頭也是一閃而過,現在劍橋五傑的動靜和他目前的工作太遠,不管以後是借助對方的力量升職,還是用對方的生命為自己的履曆增加光彩一筆,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他必須先在英屬印度,這個幾乎馬上要脫離英國的最重要殖民地做出成績。
也正因為英屬印度的重要性,巴倫爵士覺得怎麼心也不過分,最終!沒有查出什麼。伴隨著艾倫威爾遜海得拉巴專員的任命書,一切都落下帷幕。
當著十個從德裏大學,剛剛才結束是否是親蘇分子調查的十個男女助手,艾爾威爾遜終於找到了一絲絲做領導的感覺,雖然這十個助手加上他本人,都是二十多歲的樣子,簡直如同兒戲,可是在世界大戰的背景之下,倒也沒這麼不可接受。
“我們要前往工作的地方,是德幹高原當中的海得拉巴土邦,再次之前我有一點事情要提前明。”艾倫威爾遜看著可以用本部人馬形容的助手們,清了清嗓子打著官腔道,“在對待海得拉巴君主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出來禮貌,這是必須的。對海得拉巴內部的事情,我們可以建議,但是絕對不能有幹涉的舉動。”
“那不過是一個土邦,我們是代表大英帝國的。”一個叫安迪的助手輕聲嘀咕著。
“海得拉巴君主是倫敦的貴客,就算是女皇見到了也會以禮相待。土邦並不是總督府直接管轄,君主在土邦的權威不容挑戰。這和英屬印度內的行省不一樣。”艾倫威爾遜淡淡的開口道,“除非你們認為自己的權威比女皇還大。”
還沒有出發,艾倫已經進入了專員的角色,真是?好大的官威啊!